最新国产在线不卡AV,国产又爽又黄的视频免费看,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日韩欧美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科普

            真如禪寺:一座盛名禪宗勝地 古建史話

            文化常識優(yōu)爾供稿
                云居山,古稱“歐山”。位于永修縣西南部,面積約3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米。因常年云霧籠罩,又名“云居山”簡稱“云山”。這里,群峰環(huán)列如屏,嵯峨峻峋,層巒相望;萬木崢嶸疊翠,竹木參天,奇秀天成;山泉流涌成湖,澄徹如玉,不染纖塵;山中坦蕩平整,青疇綠畝,景色旖旎。佛教曹洞宗祖師道場真如寺,就座落在這“天上云居,冠世絕境”之中,又因列岫峰圍,宛如蓮瓣,山中寺宇,好似蓮蕊,佛教尊真如寺所在地為“蓮花城”。     


                在蓮花城內(nèi)有大片連綿不斷的竹林,在竹林的深處,掩映著一座盛名的禪宗勝地真如寺。真如禪寺是國家重點開放寺廟,全國漢傳佛教三大樣板叢林之一,為佛教曹洞宗發(fā)祥地。唐代以來,香火繚繞,高僧輩出。白居易、蘇東坡、佛印等眾多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詩作畫,目前,仍保留著摩崖石刻、唐代銅佛、康熙千僧鍋及200多座中外歷代高僧墓塔。      


                曹洞源流     


                真如寺始建于唐憲宗元和年間(806年-810年)。開山祖師道容與名僧司馬頭陀同游云山,上山后,見這里地平如掌,湖澄如鏡,四周巒岫環(huán)列,屏障護(hù)持,宛然為一處遠(yuǎn)離塵囂,清靜幽雅的桃源勝境,于是率徒誅茅墾山,治基建寺,一時名聲大振,從者如風(fēng),唐憲宗李純親賜寺名“云居禪院”。      


                此后,道容與其弟子全慶、全誨在此弘揚(yáng)佛法,師徒相繼約70年。至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應(yīng)管理江西中部的鎮(zhèn)南節(jié)度使南平王鐘傳之請,時稱“南宗偉人”的道膺,上山擔(dān)任主持,遂使真如寺聞名天下。      


                道膺(?-902年),俗姓王,薊門玉田(河北省玉田縣)人,生具異秉,領(lǐng)悟能力過人,氣韻清朗,神采風(fēng)度俊逸,自幼立下普濟(jì)眾生的宏志大愿,振錫遠(yuǎn)游,廣參明師,后樹為曹洞宗禪學(xué)大師良價弟子的領(lǐng)袖。道膺所在的晚唐時期,正是南禪鼎盛時期,他在云山頭尾20年,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大力弘揚(yáng)“家風(fēng)細(xì)密,言行相應(yīng),隨機(jī)利物,就語接人”的禪風(fēng),授徒千有余人。其中聲名卓著者,僅《五燈會元》就載有19人,如云居懷岳、道簡、山昌,同安丕,歸宗懷惲、澹權(quán),杭州佛日,新羅云佳,南臺,揚(yáng)州豐化等,均成為名傾梵界的一時之望,有力地繼承和發(fā)展了曹洞宗,使之傳遍大江南北。新羅云住得道膺印可,歸國后在須彌山建廣照寺,創(chuàng)韓國曹洞宗須彌山派。五代十國以后,天下曹洞宗所奉行的實為道膺精神了,從這個意義上說,真如寺是曹洞宗的源地。入宋以后,氵偽仰、云門、法眼三宗相繼失傳,而臨濟(jì)、曹洞二宗保存下來。日僧道元於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來華求法,將曹洞宗引入日本,其所學(xué)者,亦為云居道膺之法,直到現(xiàn)在,日本佛教界仍將真如寺尊為曹洞宗祖庭之一。    


                如今,曹洞宗在國內(nèi)外傳播很廣,法嗣數(shù)以千萬計,被稱為曹洞宗第50世的已故南華寺方丈惟因今果,大力倡導(dǎo)“洞云正宗”,立道膺為二祖。千余年后,道膺精神仍在,足以說明道膺和真如寺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道膺在云居山傳燈闡教,門徒云集極盛時達(dá)1500余人。鎮(zhèn)南節(jié)度使鐘傳、荊南節(jié)度使成汭大力護(hù)持,每每施金逾萬,殿堂寮舍煥然一新,香火法事十分旺盛,無論從其闡揚(yáng)教義的深遠(yuǎn)廣大,還是門徒弟子普遍眾多,儼然成為天下叢林的楷模,道膺亦為僧俗共仰的高僧大德。唐僖宗贊賞有加,賜額“龍昌禪院”。唐天后二年(902年),道膺在寺中圓寂,唐昭宗賜謚號為“弘覺大師”。北宋大中禪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趙恒親書飛白體“真如禪院”額匾送寺,一直沿用至今。     


                農(nóng)禪并重     


                真如寺自建寺以來,如法修持,農(nóng)禪并重,成為一貫家風(fēng),有禪宗最勝道場之譽(yù),為海內(nèi)外佛子所傾慕。因其規(guī)矩嚴(yán),農(nóng)事忙,道風(fēng)好,被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老樹為全國三大樣板寺廟之一。    


                真如寺禪修嚴(yán)格,僧眾威儀整肅,僧修如法如律,堅持每日早晚功課,用餐過堂;晚飯后坐四支香,每月初一、十五布薩誦戒,以求禪戒并進(jìn)。一貫堅持利用“三余”(閑者忙之余,雨者晴之余、冬者歲之余)時間安排專修。平日,初發(fā)心者必到禪堂聽開示,練腿子,參話頭。冬天五谷歸倉,山上白雪皚皚,這正是用功辦道的最好季節(jié),也是真如寺一年之中禪味最濃的時候,僧眾向方丈和尚告過“生死假”后,不出坡,不上殿,放下萬緣,端心正念,從早上4點到午夜12點,不出禪堂,專心參禪,以七七為期(每一期7天,七七共49天),待到解七時,往往已是年終歲末了。沒有打過禪七的人,是很難體味其中的禪意的。      


                重禪修,亦重農(nóng)事。自道膺主持,實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農(nóng)禪家風(fēng)。凡歷50余代主持,個個身體力行,嚴(yán)守這一清規(guī),“在動中做功夫”(虛云語),全寺僧眾生活清苦,出坡(生產(chǎn)勞動)辛苦,卻總是那么法喜充滿,安詳自在。    


                宋紹興年間法如禪師執(zhí)掌法席,在一次上堂說法時,將寺中農(nóng)禪家風(fēng)做了形象的描述:“旦道十二時中,向甚么處安身立命,披蓑側(cè)立千峰外,引水澆蔬五老前。”明神宗萬歷年間,諸緣洪斷和尚來山,閉關(guān)3載,率眾“墾劈荊棘,誅茅縛屋。”3年之內(nèi),砌起長達(dá)數(shù)百丈的“羅漢垣”。     


                虛云中興     


                真如寺自唐代元和年開山,至清代一直長盛不衰,為歷代祖師最勝道場。自道容開山,道膺繼之,其后齊禪師、融禪師、老夫舜、佛印了元、圓悟克勤、大慧宗杲,皆曾任該寺主持。而過化者,有趙州諗、云門偃、古塔主、洞山聰、圓通秀、真凈文;居士中有白居易、皮日休、蘇東坡、黃山谷、秦少游、呂居仁等,不計其數(shù)。然日寇中原時,以云山險峻,易藏游兵,遂將其全部焚毀,唯有毗盧遮那大銅佛,兀坐于荒煙蔓草之中。1953年8月14日,應(yīng)真如寺性福和尚之請,虛云在果一(后任廬山東林寺方丈)、達(dá)成的陪同下,以114歲高齡,從廬山大林寺來到云山,徒步登山禮祖。只見瓦礫滿目,荒草遍地,心情格外沉重,遂發(fā)愿重興祖師道場,并賦《登山有感》以明志:      


                紫柏會嗟放牧場,四朝更化倍悲涼。     


                梵天血濺眉間劍,活國心儀肘后方。     


                奏雅曲終秋月白,談禪直指暮山蒼。     


                草深三尺金身露,五老峰頭掛夕陽。    


                虛云(1840年-1959年),名古巖,又名演徹,法號德清,50歲后自號虛云,改字幻游。系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佛教協(xié)會名譽(yù)會長。駐錫云山6年,結(jié)蓬而居,“奠定修造開田之初基”,四方納子聞訊而至,成立“僧伽農(nóng)場”,開出水田180余畝,旱地70余畝,墾山種果種茶,加工竹木制品,基本上做到了自給自養(yǎng)。     


                同時全面開展復(fù)建,虛云精心規(guī)劃和指導(dǎo),悉仿鼓山、南華、云棲諸大名剎。以坐西向東的山門和一字直線豎列的天王殿、韋馱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為中軸線。山門外前端有明月湖、趙州關(guān)、后端辟一花圃園林。寺中建筑以大雄寶殿為中心,分左右兩路排開,左側(cè)為亞部寮、報恩堂、客寮、云廚、齋堂、曬場,后方為延壽堂。右側(cè)為如意寮、西歸堂、往生堂、功德堂、上客堂、維那寮、禪堂、監(jiān)值寮,再后方為方丈寮、關(guān)房。雕塑佛像132尊,莊嚴(yán)輝煌。      


                此外,新建了海會塔,修復(fù)祖塔不計其數(shù)。寺廟修葺一新,名勝古跡亦恢復(fù)修繕,復(fù)浚明月湖,流浚碧溪與改溪。開辟北山登山公路,全長18華里,沿途架設(shè)了龍王橋、乘云橋、云蔭橋、飛虹橋,加固“佛印橋”;置蘇東坡“談心石”勝景,全部復(fù)建工程于1959年7月告竣。     


                虛云百二高齡,身體日衰,他不顧年邁,仍抱病撰寫《重建云居山真如寺事略》、《云居山志重修流通序》,命香港大居士岑學(xué)呂重修出版《云居山志》。彌留之際,對寺內(nèi)各寮職事交待:“今問我最后語,只有‘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1959年農(nóng)歷9月13日45分,虛云圓寂于云居茅棚內(nèi),一代高僧,溘然撒手西去,世壽120歲,僧臘101夏。      


                虛云一生,志大氣剛,悲深行苦,歷15座道場,中興雞足山祝圣寺、昆明云棲寺、鼓山涌泉寺、韶關(guān)南華寺、云門大覺寺、云居真如寺六大名剎。重建寺院庵堂80余處,為臨濟(jì)宗第43世、曹洞宗47世、氵偽)仰宗第8世、云門宗第12世。以一身而參五宗法脈,慧日重光,禪風(fēng)再振,弘法演教數(shù)十年如一日。剃度、得法、受戒、皈依弟子逾百萬人,可謂功追往圣、德邁時賢。真如寺是虛云最后道場,虛云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將永存于真如寺。     


                為了紀(jì)念虛云法師重建真如寺的功德,1990年9月,真如寺又興建了“虛云紀(jì)念堂”。紀(jì)念堂座落在虛云生前居室“云居茅蓬”遺址上,占地面積200多平方米,外墻全用花崗石砌成,堂高12米,寬19.5米,深ll米,為木石結(jié)構(gòu)仿宋宮殿式建筑,上覆褚色琉璃瓦,十分古樸莊重。殿中安放著高1米、重500公斤的虛云和尚銅坐像。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了“虛云紀(jì)念堂”五字匠額。殿內(nèi)還展出虛云和尚生平事跡圖片以及著作、遺物等。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