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讀后感最新5篇 讀后感
讀后感 由優(yōu)爾供稿格拉寧的《奇特的一生》號稱是時間管理的書籍,但是在大部分人看起來如同小說。下面9252兒童網小編給您帶來奇特的一生讀后感,供大家借鑒參考學習,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奇特的一生讀后感1
《奇特的一生》,主人公柳比歇夫的人生是一個可以"復盤"的人生,或者說得準確一點是他人生的后56年是可以復盤的。
讀這本書是對我們每個人的拷問。我們經常抱怨著時間不夠用,時間好快啊!學校里的、社會里的時間制度,讓我們爭分奪秒,有時為自己刻意節(jié)約的那幾分幾秒而感到竊喜。但是,回到宿舍,我們卻把時間大把大把地浪費在與同學的閑扯上;亦或呆頭呆腦地上著網、刷著劇,瀏覽著毫無用處的信息;也可能以一個能迷惑自己的心安理得的理由,玩著電子游戲,虛度著時間。
那么,書中的柳比歇夫又是怎樣通過他的"時間統(tǒng)計法"來對自己的時間進行管理呢?他是怎樣通過"時間統(tǒng)計法"來擺脫低效率的人生的呢?我們又能從柳比歇夫那獲得什么樣的啟示呢?
時間統(tǒng)計法的本質便是一種針對過程的"事件–時間日志"。他先對自己接下來五年要完成的任務做出規(guī)劃,列下五年要達到的目標。接著對這五年要完成的任務進行細分,到年、到月、到周、最后到日。這不算什么很新奇的自我管理方法,當然這點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做到。柳比歇夫的獨特之處在于他能精確地計算時間,規(guī)定節(jié)律,讓一切事物都各得其所。
而柳比歇夫之所以能達到這個水平,正在于他每天的"事件–時間"日志,這是一種基于過程的記錄,將所做的事件、在什么時間、耗時多少記下來,形成當天的時間日志。日集成周、周集成月、月集成年?;谶@個記錄,當遇到什么好的事情、壞的事情,都可以通過這個日志來進行分析,也便能更好的找到事情的緣由。但是更為重要的點是,柳比歇夫通過對"事件–時間"的記錄和刻意訓練能夠使他對時間的感覺越來越準確、對自己做什么事需要多少時間有了了解。這樣也便解決了如何能精確地計算時間的問題。柳比歇夫甚至可以不通過表就可以感受時間走了多少。再加上對自己的高效能時間和低效能時間的了解,合理地安排與整理,讓一切事物各歸各處,在什么時候做什么事,一切井井有條。
柳比歇夫真的是一個傳奇,他通過對自己規(guī)定的"時間統(tǒng)計法"嚴苛地執(zhí)行來管理著他的時間。他的"時間統(tǒng)計法"猶如制度一般,隨著慢慢的適應它,柳比歇夫開始不能離開它,到最后他通過對"時間統(tǒng)計法"的馴化甚至可以利用"時間統(tǒng)計法"來為他的弱點進行服務。我們不能說這有任何的問題,方法的本質是工具,工具本身存在的意義便是讓人來用,通過工具,可以讓你做事更有效率,也可能讓你錯得更有效率。
通過"時間統(tǒng)計法",柳比歇夫擁有了廣博的知識面。他不僅是一個昆蟲學家,又是科學界里的一個雜家。每個與他有過接觸的人,對他的評價各不相同,他們認識的柳比歇夫各不相同,他們在和柳比歇夫的交往中只能看到他廣袤知識大廈的一角。他對時間道德般的遵從、他的執(zhí)著、他的治學精神。誠然,他不是一個神,他有缺點,但這些缺點的存在卻更加強了他光輝的形象。似乎通過一個閃閃發(fā)光的他,我們也被照得發(fā)亮,讓我們對遠方未知的世界,又加深了一層洞察。
當然,我們有可能一輩子也不可能學會"時間統(tǒng)計法"。但透過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我們總應該會對自己的生活有所探索。我們向往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夢想難道是只能用來祭奠嗎?我們的所有想法,難道僅僅只是停留在"想"的層面上嗎?
以上僅僅是閱讀《奇特的一生》的些許感觸,這本書的真正價值還需要您自己動手挖掘。
奇特的一生讀后感2
昨天把奇特的一生讀完了。今天踐行了一天,感覺良多,把自己的感想寫一下。
首先我很認同那一點,就是如果你想按照柳比謝夫的方法來記錄時間,你必須要有一個非常大的人生目標。柳比謝夫在28歲的時候就確定了他的人生目標,就是要在昆蟲領域做出貢獻,雖然后來他研究的范圍不斷縮小,但是后來還是做出了很偉大的貢獻。
這一點在那本小冊子里由秋葉大叔提出來了。我覺得你讀奇特的一生,一定要去讀那本小冊子,看一看李笑來老師對這本書的觀點,看一看秋葉大叔對這本書的感覺,再看一看小強老師對這本書的看法。我覺得每個牛人對這本書的不同解讀,都會給我不同的視角和新的想法。
想是這些想法在沒有踐行之前,都是沒有用的。就像李笑來老師在《七年就是一輩子》中說的那樣,說法根本不重要,只有把說法和想法變成的形動才重要。因此,關于柳式時間記錄法,我一直在問我自己一個問題,到底要怎么用?
我覺得秋葉大叔有他自己的法,那就是用紙筆的方式來記,而不借助于app。但是我覺得另外一位牛人分享的用app來記時間的方法也非常棒。
樂樂老師也分享過她對奇特的一生的看法,樂樂老師推薦的atimelogger2。我也是很早就下載了atimelogger2,但是一直放在手機上沒有用?,F在我覺得這個軟件非常好,因為可以開始記錄我的時間開銷了。
這個軟件的神奇之處在于,它可以記錄你在每項活動上花了多少時間。這一點是非常棒的。比如,今天我用在讀succeed
上的時間就是2小時47分,當然,其中還包括了自己吃飯的時間。
我今天還做了一件事,我把笑來老師的坐享的文章又讀了一遍。我發(fā)現,原來坐享是可以在很炒的環(huán)境里做的,前提條件是耳邊沒有風即可。因此,我開始在坐公交回來的路上開始進行meditation。atimelogger2的好處是,自己可以設置一個meditation的選項。然后來計時,我就按了下這個新加的medication選項,然后開始閉眼進行坐享。沒想到,原來車上的環(huán)境是這么嘈雜的,以前都沒有注意過,因為以前都是在公交上看得到上的文章。今天在那里坐享,居然身邊各種聲音都有,有中年婦女的電話聲,小孩的哭聲,還有前面乘客拿手機看電視劇或電影外放的聲音。各種聲音弄得車上好不熱鬧,我就拼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上,進行坐享。
整個過程一共持續(xù)了19分鐘,準確的來說是17分鐘多,因為開始有1分半我還沒有開始。車子到站,我也正好醒過來。我發(fā)覺下車后自己的精神非常棒,仿佛休息過一樣。
我覺得以后公車上的時間可以用來坐享,盡管可能有部分坐享的效果沒有在安靜的地方那么好,但是至少有一點是好的。那就是我可以用這種嘈雜的環(huán)境進行休息,而不是在這么嘈雜的環(huán)境里繼續(xù)看書。這樣注意力的集中是很難的。我有過太多次關注得到文章,結果坐過站的經歷。有時候李笑來老師的文章太吸引人,結果看著看著就坐過站了而不自知,然后又要下車來想辦法坐摩的趕回上一個站。這樣其實是不好的。
我覺得時間管理方法是一定要有的。而且我認為可以兩者都做,即可以手寫,也可以用atimelogger2來記錄時間。并且我將將會以app記錄時間為主。手寫為輔。
而且,我今天還發(fā)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發(fā)現我真正投入工作的有效時間,真的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長,往往是自己在投入一個工作,結果去看某個網頁,然后又跳到另一個感興趣的網頁。這樣時間不知不覺就飛逝了。有了元認知能力,我就不斷的把注意力往回拉,然后不斷問自己,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然后不然的繼續(xù)進行這件事。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我開始向時間要效率了。
我對秋葉大叔那篇文章中說的,你以為一件事要做10個小時,可能秋葉大叔1個小時就搞定了。我也從笑來老師的文章中看出了這種現象,那就是很多我們認為很難的事情,在笑來老師做起來,很快就解決了。比如4個小時讀完一本非虛構類的書,便如英文版的《超預測》。讀這種書,我可能要花上10多個小時。但笑來老師的讀書方法更高效。他可以一邊讀,一邊預測作者的觀點,如果一致則往下讀,如果不一致則看下觀點哪里不同。邊上的例子可能就是跳過去。這樣的讀書方法,不快都難。
所以,怎么樣高效的利用時間,是我們要不斷去打磨的技能。
我也會不斷的踐行柳式的時間管理方法,讓自己的人生可以更美好。
先定一個大目標,做好一個life coach。以這個目標為準繩,努力做到最好!
奇特的一生讀后感3
你能想象一個人五十六年如一日得堅持記錄自己的生活嗎。柳比歇夫,他每天會精確到分和秒,來簡要記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每個月、每一年做總結,做計劃。他一生有很多成就,更重要的事,他很幸福。
他的時間好像是物質,不會無影無蹤地消逝不見,不會消亡;它變成了什么,總能查的出來。由于做了統(tǒng)計,他獲得了時間。這是最實在的收獲。"
的確,昨天我和表姐聊天,她四月一日從加拿大回來,感慨已經回來一個月了??墒窃谖业挠∠笾?,她才回國一兩個星期而已。時間過得這么快,昨天我在朋友圈發(fā)了一個狀態(tài),寫道:"如果不是堅持日更寫文,一個月留下來三十篇文章。要不然,自己想想這一個月,好像什么也沒做似的。"
看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突然感覺寫作也好,記錄也好,真的是對時間最好的保留。我也想明白了在微博、微信興起的時候,我為什么那么喜歡在上邊記錄、回顧自己的生活。有時候新年會刷一遍去年的記錄,感慨良多??粗约阂荒甑挠涗?,有照片,有文字,有影像,好像又把之前的生活快放了一遍,那種感覺很奇妙,也很美好?,F在,我知道了自己喜歡記錄的原因,那就是對時間的尊重,并留下印記。
我開始嘗試用柳比歇記錄的方式在本子上簡單寫下了今天的生活。雖然只有幾十個字,但是我能感覺到一種滿足。我們的記憶系統(tǒng)還不夠發(fā)達,不用說幾年前,哪怕昨天的事情我有些都記不起來了。所以,記下來的文字就成了我在這個世界活過的最好的懷念。
如果我的親人,我的孩子,在我百年后的某一天,某一個節(jié)日還能想到我,我希望Ta們能看看這些文字,見字如面,并能給Ta們一些慰藉,一些鼓勵。
自己從小就有記錄的習慣,有時是日記的形式,有的是隨手寫的感悟和筆記。很慶幸的是,這次搬家我把之前很多記錄的小本子都找到了。隨便翻翻初中、高中、大學的文字,竟然發(fā)現當時寫這些文字時的情景突然就都回來了。而且,我發(fā)現,自己這么多年,除了年齡和經歷,性格和本質的很多東西,都沒有改變。
我想像柳比歇夫一樣,堅持整理、記錄我的隨感和生活,并作總結和計劃。提高效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事,這會幫我像他一樣,活出一個立體的人生。
《奇特的一生》,確實是本好書!
奇特的一生讀后感4
這其實是我第二遍讀《奇特的一生》,讀第一遍的時候,是草草的過了一邊,知道有柳比歇夫這么個人,一生成就特別多,尤其是他的特殊的事件時間的記錄方式,感慨強大的自律性。然后就束之高閣了。
近些天,為了對自己生活的改造,提高對時間的利用效率,盡快提升自己的實力,給家人更好的.生活,覺得這這里可能會有一些發(fā)現。大概花了一周的時間來閱讀。主要的啟示有如下幾點:
1、為什么柳比歇夫如此自律,近乎苛刻,呆板?
幾十年如一日的記錄時間的開銷,沒有落下一天。書中給出的是作者在28歲那年對自己一生目標的確定,為生物學開創(chuàng)新的分類方式。這就是他的動力來源。但是我有點不同意見,前幾年,毫無疑問是這個人生目標指引著他,給著他動力。但是當記錄時間開銷成為一種習慣時,就會如生活中的水,空氣一樣,不可或缺。每當在周末,月底,年終來總結自己這一段時間的情況,缺少記錄是不能忍受的。所以近乎變態(tài)的記錄了每一天。
2、如此機械生活的柳比歇夫,他的生活怎么樣了?
首先,整體上說,柳比歇夫是幸福的,過了很好的一生。他一生的成就非常多,而且是在哲學,數學,生物學,歷史方面都有很高造詣的人,這一點在他死后的追掉會上就能看出來,在每一個人眼中,柳比歇夫都是獨一無二的。那他的私人生活呢?他用各種各樣的體系,將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他出去游玩的時間,看過的書,與人寫信,去聽過的歌劇是遠超一般人的。從他的來信往來看,他的一生是幸福的。
3、柳比歇夫的方法如此有效,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需要一個人生目標,或者長期目標。
然后記錄針對過程的“事件·時間日記”,格式如下:分類昆蟲學,參觀——2小時30分,按照捕捉器兩個——20分鐘,分析——1小時55分……
將時間分為兩類工作,第一類是研究與例行工作第二類是不屬于科研工作的事件。
然后每個月總結按照“事件·時間日記”方式記錄的數據,參考長期目標以及當下的情況進行分析與匯總。然后制定下一個月的計劃。由于有著數據的記錄的,制定的計劃會越來越精確。然后能實時知道距離目標的距離,以及當下的重要性。
每一次的總結都是對自己的一次剖析,客觀公正的反映自己的情況,而不是存在于想象中。這樣就能夠不斷的精進。
1、柳比歇夫在執(zhí)行這些方法的過程中,需要哪些困難。
不時走入到岔道,會出現與計劃不相符合的事情,打亂計劃,影響實現長期目標的進度。但這同時也給他迸發(fā)出了需要靈感。
是追求真理還是追求真相?
2、作為我自己需要按照這樣的方法生活嗎?
作為一個想一生幸福同時又想有成就的人,我覺得我沒有理由拒絕這么一個合適的方法。至于有人說會變成機械的人,那我只能說那是你迷信的將人看成機器人。
奇特的一生讀后感5
看似一些毫無意義的記錄卻對人生有著重大影響,也許就是因為他記錄了時間的開銷才使得他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并保持頭腦清晰,知道自己每天要干嘛,這樣記錄看似浪費時間,實際是在利用時間與珍惜時間。正因為這樣子才能體現,他這奇特的一生。
我們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我們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在無異議的事情上,更不會利用每分每秒去記錄自己所花的時間,反正我是做不到那樣堅持記錄,曾經記錄過自己所花銷的每分每秒,然而記著記著就沒下文了,覺得好像沒有太大作用,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看到就不想記錄。
我覺得我們不必像柳比歇夫那樣把時間記得那么精細那么準確,他是過去的圣人,我們現代人做不到。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不一樣,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干擾太多了,心也靜不下來,我們要學的東西也太多了。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我們現在生活都要比以前年代幸福與輕松多了。其實每天有個大方向感就好,再列出重要的兩三件事把它做好就很了不起了。反正是目標不用太多,事情也不用做太多,做到高效率并專注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才能容易成功,其他雜七雜八的事情可以忽略。
記錄只是簡單又不斷重復的一個動作,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看一個人思考與思維能力能否得到提升。我們知道柳比歇夫擅長記錄那只是表面上的動作而已,主要還是靠他內心的想法與他的心智潛移默化地得到提升,我們看不懂更看不穿也猜不透,我們也不是他肚子里的一條蟲。
好比一個清潔工,堅持搞好清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是習慣了這個動作,對于其他方面并沒有太大的價值,所以不是勤勞就能致富就能出名,最主要靠的還是機智頭腦的,以后說不定搞衛(wèi)生都是機器人替代了。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別人的動作,別人的思想只能作為價值參考,最重要還是要做好自己,時間觀念是要有,但是不用掐得那么死,靈活運用就好。
說來說去,其實我們不必管理時間,而是要管理自己。很多管理時間的書籍都不必去讀,那樣只會浪費。反正你只要管好自己管住自己吧,一切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對于時間你是永遠管不住的也掌控不了的,時間就如年齡一樣永遠不必苦苦追求,不需努力爭取,都是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