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夫》觀后感_觀電影《趙亞夫》有感9篇 觀后感
觀后感 由小雪供稿
電影《趙亞夫》講述的是趙亞夫同志幾十年如一日,不計個人得失,不求任何回報,幫助力農民致富的真實感人故事。下面是9252兒童網小編分享電影《趙亞夫》觀后感,我們要以趙亞夫同志為榜樣,要以“亞夫精神”為目標不忘初心、堅守信仰,為新時代建設貢獻力量。
電影《趙亞夫》觀后感1
電影《趙亞夫》的原型是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典型,趙亞夫40多歲時,把草莓從日本引進回來,60歲退休以后,帶著農民種越光水稻。他一心為農,幾十年如一日,扎根農村、服務農民,只要是農民的電話,他的線路從不“占線”。在探索現(xiàn)代農業(yè)的道路上,他不斷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來“讓農民利益最大化”。
廣大黨員干部都要學習“趙亞夫”精神,不做“面子”工程,讓群眾來評判工作的成績。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深入體察群眾民情,讓群眾利益成為工作最根本的出發(fā)點,真正做到把群眾的事兒掛在心上,知群眾之所需、解群眾之所急,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覺踐行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
向趙亞夫學習艱苦奮斗的精神。多年來,趙亞夫無論何時何地,始終堅持在農村田間工作,為了幫助農民脫貧而不斷奮斗,為此“要致富、找亞夫,找到亞夫準能富”在茅山老區(qū)廣為流傳。作為黨員,我們要在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中,發(fā)揚“老黃牛”精神,勇挑重擔,任勞任怨,全身心地投入。孜孜不倦地勤奮工作,用鍥而不舍的精神,攻克工作中看似不能戰(zhàn)勝的難關,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價值。
向趙亞夫學習敬業(yè)實干的精神。愛崗敬業(yè)苦干實干是每個人在工作中必須牢固樹立這樣的思想。趙亞夫長期扎根農村基層,真正實現(xiàn)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賣,實現(xiàn)農民富。多年來,他的愛崗敬業(yè)精神讓老百姓對他產生了發(fā)自內心的信任和佩服。作為黨員,我們要向趙亞夫學習,以赤誠之心對待群眾、服務群眾,做到求真務實、敬業(yè)實干,從而贏得群眾的尊重。
向趙亞夫學習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我們所處的時代,是開拓創(chuàng)新的時代。趙亞夫從引進20棵草莓苗起步,圓了百萬農民的致富夢、小康夢、幸福夢。他40歲學習日語,60歲鉆研電腦,70歲走進從未涉足的蔬菜領域,不斷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開拓創(chuàng)新是與時俱進的本質要求,是時代精神的核心內容,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強大動力。作為黨員,我們要向趙亞夫學習,學習他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的精神。努力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在各自崗位上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開創(chuàng)新局面。
向趙亞夫學習無私奉獻的精神。許多年來,趙亞夫依靠手中的技術、引進的項目和積累的經驗,每年為農民義務上課,現(xiàn)場指導農民種植,四處為農產品找銷路,真正帶著農民干、干給農民看,義無反顧地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卻從沒收過農民一分錢,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無私奉獻的精神。作為黨員,我們必須深入貫徹黨的政策方針,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自覺樹立淡薄名利、無私奉獻觀念努力做到熱心服務人民,無私奉獻社會。
我們廣大黨員干部要通過趙亞夫同志的事跡明白一個道理:時刻牢記老百姓是我們的根,心里始終裝著老百姓,與老百姓同呼吸共命運、掏心窩問冷暖,才能一輩子會活得充實、活得有價值。
電影《趙亞夫》觀后感2
近日,我認真觀看了電影《趙亞夫》,學習了趙亞夫同志先進事跡,充分了解到趙亞夫同志作為扶貧工作者,在工作崗位上發(fā)揚“釘釘子”精神,積極奉獻、銳意進取,感觸頗深,思想得到進一步升華和洗禮。
趙亞夫55年扎根茅山革命老區(qū),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他扎根脫貧攻堅工作崗位,憑借著自身對黨的事業(yè)的忠誠、對扶貧工作的熱愛、對群眾的真誠,他擁有50年的黨齡,50多年來他始終心系“三農”,堅守在農村,與群眾同吃住,與基層共發(fā)展。他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信仰、一個農業(yè)科技工作者的擔當,獲得2016年全國脫貧攻堅獎,他的“亞夫精神”也成為鎮(zhèn)江市政協(xié)推廣和提倡的脫貧一線先進共產黨員精神。
學習趙亞夫,就要守好初心,找準定位。趙亞夫從宜興農林學院畢業(yè)后分配到鎮(zhèn)江農科所工作,當時農村貧窮落后的面貌,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激發(fā)了他投身農業(yè)科技的責任和改變農村面貌的志向。“我要盡一生努力,幫助農民富裕起來。”這是趙亞夫的諾言。在從事農業(yè)的50多年間,他成天往田里跑,實地考察研究每一寸農田土壤,思考科學種植方案。他還一戶一戶的走訪,給農民送草莓苗,提供技術指導。時間沒有改變他的初心,也沒有減退他的熱情,只有更多的農民在他的幫助下摘掉了貧窮和落后的帽子。趙亞夫一輩子就做了一件事:幫助農民致富。作為一名基層年輕黨員,我要堅定信念,端正態(tài)度,珍惜崗位,專心于一事,把多年求學的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在農村這個大舞臺施展自己的才能,放飛青春夢想。
學習趙亞夫,就要埋頭實干,無私奉獻。趙亞夫數(shù)十年如一日,奔走田間地頭,在句容帶領村民種植草莓、越光水稻等新品種,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銷,實現(xiàn)農民富。退休后主動來到戴莊,對土壤進行科學化驗,規(guī)劃生態(tài)科技示范園,種有機農產品,推行綜合型社區(qū)合作社新模式。趙亞夫幫助百萬農民脫貧致富,卻從沒收過農民一分錢,不接受一家企業(yè)聘用。而他推廣項目,還經常是自掏腰包。在從事農業(yè)的50多年間,趙亞夫把論文和成果寫在了大地上。作為一名基層年輕黨員,在工作上我不僅要做到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還要持之以恒,迎難而上,做一名甘于奉獻的“儒子牛”。
50年如一日的服務農民,趙亞夫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績。我們只要堅定理想信念,默默努力勞作,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就可以做到我們力所能及的優(yōu)秀,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電影《趙亞夫》觀后感3
最近有幸觀看了電影《趙亞夫》,在觀影的過程中,自己漸漸被劇情深深吸引,真正感受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無私奉獻精神。
趙亞夫是一位將一生奉獻給了農村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他一心投入到農村工作中,讓他一直堅持的,不是“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而是因為他真正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心系農民生活,將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作為一生的奮斗目標。
一是要學習他牢記宗旨、堅守信仰、矢志為農的奮斗精神。52 年來,趙亞夫無論是從事農業(yè)科技工作,還是在擔任領導職務期間,乃至在退休以后,始終工作在田間地頭,贏得了“要致富、找亞夫,找到亞夫準能富”的美譽。向趙亞夫學習,就是要牢記黨的宗旨,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對黨的事業(yè)無限忠誠,樹立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理念。
二是要學習他心系群眾、扎根基層、科技興農的實干精神。趙亞夫急農民之所急、想農民之所想,把農民當親人,長期扎根農村基層,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富。他不顧體弱多病,每年有200天以上的時間忙碌在田間地頭。他編寫了多達百萬字的農業(yè)科普讀物,免費培訓農民30多萬人次。在他的帶動下,茅山老區(qū)數(shù)以萬計的農民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之路。向趙亞夫學習,就是要堅持以民為本,打興苦干實干之風。
三是要學習他刻苦鉆研、改革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的開拓精神。趙亞夫從引進20棵草莓苗起步,圓了百萬農民的致富夢、小康夢、幸福夢。他40歲學習日語,60歲鉆研電腦,70歲走進從未涉足的蔬菜領域,不斷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向趙亞夫學習,就是要學習他與時俱進、敢于超越的良好品質,學習他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的工作激情,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努力在各自崗位上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開創(chuàng)新局面。 四是要學習他永葆本色、談泊名利、至真至純的奉獻精神。趙亞夫不求個人升遷,不圖個人名利,一心撲在幫助農民致富的崇高事業(yè)上,他不求回報,幫助百萬農民走上了致富之路,他主持、經手的項目經費以千萬計,但從不謀取私利。向趙亞夫學習,就是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權力觀,堅持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覺踐行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
電影《趙亞夫》觀后感4
影片趙亞夫講述了趙亞夫生平的兩個階段。一個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當趙亞夫40多歲時,他將草莓從日本帶回來。另一個是,當他60歲退休時,他來到戴莊,帶農民種植月光米。他在農村扎根并為農民服務了數(shù)十年。退休后,他仍然堅持自己的初衷,并牢記自己的使命。他全身心投入農業(yè)發(fā)展,帶領農民致富。這是一個讓農民受益并一生奉獻農村的“活雷鋒”。
電影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趙亞夫對年輕村官張偉明所說的一句話。趙亞夫說“選擇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讓選擇變得有意義有價值。”是啊,趙亞夫選擇了農業(yè),并且身體踐行的將人生精彩寫在了土地上,幫助偏僻窮困的戴莊村成為一個現(xiàn)代化高效生態(tài)農業(yè)村莊。
作為基層年輕干部,要學習他把工作當著事業(yè)干的那種執(zhí)著精神。基層干部面對的就是農民、農村,就更要有一心扎根農村,獻身農業(yè),服務農民,利用工作崗位職能想方設法為改變農村面貌、為實現(xiàn)農民致富增收夢想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平凡崗位中奉獻,在奉獻中書寫自己的精彩。
作為基層年輕干部,要學習他博大的人民情懷和務實作風。要把“亞夫精神”化作工作的動力,立足本職,沉下身子,走出機關、到基層去,了解群眾疾苦,傾聽老百姓呼聲,滿腔熱忱地為老百姓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只唯實,干一行、愛一行,在本職崗位上書寫出人生精彩。
作為基層年輕干部,要學習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和人格魅力。只要是群眾電話,不擺高架子、不“占線” ;只要是群眾召喚,即便事務繁忙,也要趕到。在服務農業(yè)的道路上,不斷進取,始終牢記農民的呼聲就是工作努力的方向,在服務農村中書寫工作精彩。
電影《趙亞夫》觀后感5
電影《趙亞夫》講述了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范、“時代楷模”趙亞夫同志情系農民,扎根農村,與農民同甘共苦,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故事。趙亞夫用行動履行自己的諾言,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亞夫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亞夫精神,就要勇于擔當、一心為民。趙亞夫作為鎮(zhèn)江農科所的原所長,上世紀80年代,他去日本學習水稻種植技術,將自己節(jié)省下來的外匯換成了農業(yè)書籍和20棵寶貴的原種草莓苗?;貒?,他無償帶領農民進行技術培訓、提供種苗服務。退休后他在句容帶領村民種植越光水稻等新品種,推廣有機種植,并主動幫助農民開拓尋找市場。他開辟了農村經營制度新實踐,用實踐創(chuàng)造了“戴莊經驗”,在江蘇省廣泛推廣,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學習亞夫精神,就要活到老,學到老。趙老在花甲之年,讓他的兒子為其買電腦。兒子打趣他,您都這么大年紀了,買電腦還能干什么。趙老回答,我用來看網頁,玩游戲總可以吧。但實際上,趙老用來學習與農業(yè)相關的知識。作為一名測繪地理信息工作這,面對行業(yè)層出不窮的新知識和不斷縮短的更新周期。趙亞夫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欲,堅持終身學習,唯有不斷學習才能緊跟上行業(yè)發(fā)展的步伐,才能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進步。作為青年干部,我們要學習趙亞夫的學習精神,時刻督促自己認真學習,學習新的知識,努力提高自我為以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學習亞夫精神,就要遵從內心,沉淀自我。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留洋回來的趙亞夫,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工作必然是有很多很好的選擇。他卻堅持自己的專業(yè)本職,全身心地投身到農業(yè)、農村的發(fā)展中,并堅持了53年。這讓在越發(fā)浮躁的社會中,挑三揀四的年輕人倍感慚愧。年輕的我們總覺得現(xiàn)在做的工作不一定是適合自己的,我們常常說“年輕就應該任性”。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當工作處于順境時,我們會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然后覺得現(xiàn)在的工作太無趣,不具有挑戰(zhàn)性;當工作處于逆境時,我們會暴躁易怒,心灰意冷,然后覺得現(xiàn)在的工作不適合自己,不能發(fā)揮自己的實力。我們要向趙亞夫學習,要踏實努力。
趙亞夫,一個人,認準了一個目標,堅定了一個信念,堅持了一輩子。作為新一代年輕人,我們應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工作無好壞,每個選擇都是一個帶權重的多項式,行行出狀元,唯有不斷與時俱進,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開創(chuàng)新局面;作為新一代基層工作者,我們應當立足崗位,結合實際,認真學習,提高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奮斗終身。
電影《趙亞夫》觀后感6
在觀看了“趙亞夫”的教育宣傳片后,我感觸頗多。記得很早以前就聽過趙亞夫的名字,知道句容地區(qū)大規(guī)模種植的草莓,還有口感品質都很高的越光大米就是他帶頭引進種植的,這次看完教育宣傳片后,我深入了解到原來“亞夫精神”是如此的充滿了光輝,他的事跡是踐行“群眾路線”最真實的寫照。
一、牢記宗旨、忠誠事業(yè)。趙老對自己的定位是“學農學的做農村工作的人”,自己也五十年如一日不斷往農村跑,帶領農民干。作為基層青年干部,我們要學習趙老這種精神,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將個人理想與追求融入到黨和人民事業(yè)中去,為振興鄉(xiāng)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心系群眾、扎根基層。“因為農村太窮,農民太苦了。”就這樣簡單卻深刻的一句話,趙老扎根農村大地,即使退休住城里,也依舊往農村跑,為老區(qū)三農工作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如何讓群眾有獲得感和幸福感,基層干部的服務是重點。民之所望即執(zhí)政者之所思,基層干部要沉到農民群眾中去,切切實實傾聽他們的心聲,解決他們的難題,讓他們觸摸到獲得感和幸福感。作為一名基層青年干部,也不要老想著考試離開這個地方,要埋下身子,踏踏實實為老百姓服務。
三、刻苦鉆研、不斷學習。趙老從日本引進草莓苗起步,不斷聯(lián)系實際探索創(chuàng)新,圓了百姓的致富夢。退休后,為方便學習又鉆研電腦,不斷增強為民服務的本領。我們要學習趙老這種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的精神,在工作中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群眾學,不斷提高業(yè)務和服務水平,努力開創(chuàng)工作的新業(yè)績和新局面。
有句話叫“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們要學習趙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工作上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與時俱進,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電影《趙亞夫》觀后感7
12月8日,鎮(zhèn)組織青干班全體人員到電影院觀看了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趙亞夫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同名電影《趙亞夫》。電影中渾然天成的自然風光、別具一格的敘事風格、主人公趙亞夫閃光的優(yōu)秀品格無一不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激勵著我學習踐行“亞夫精神”。
一句“我如果沒有帶回這些草莓苗,那才是真正的后悔。”深深體現(xiàn)了一顆學農之心的赤誠,一句“農民的生活是在太苦了。”簡潔直白地反應了這位老農科所主任對農民疾苦的關切。更令人動容的是,在五十多年的時光里,趙亞夫始終堅持自己初心,深入田間地頭,給大家講解農業(yè)技術知識,跟大家一起掄著鋤頭干,在銷售遇到瓶頸時敢于嘗試新得生產技術和產銷模式,他將沒能給予兒子的耐心給了轄區(qū)內的每一個農戶,將為鄉(xiāng)親們脫貧致富作為了自己一生的奮斗目標。
趙亞夫同志這種對農村、農民、農業(yè)的無私奉獻精神給了我很大的觸動,這值得我們每一個基層工作人員去學習,基層的工作千頭萬緒,就像“亞夫精神”一樣,不需要豪言壯語,卻必須勤勤懇懇、身體力行。我們只有深入基層、了解基層、熟悉基層的,將群眾的事當做自己的事,端正態(tài)度,懷著真心、誠心,與群眾面對面交換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態(tài),才能從群眾中了解到最真實的情況和建議,才能最大限度地將基層工作契合基層實際,實現(xiàn)上通下達。
基層的工作是繁瑣的、辛苦的,但也是多姿多彩的,很多的時候我們也會面臨群眾的不理解和反感,這時候我們更該學習“亞夫精神”,不畏艱苦,迎難而上,堅定信念,堅持自己的原則,努力提升自己的業(yè)務知識,從群眾的角度出發(fā),由挫折中汲取經驗,使自己在挫折中成長。
基層工作使我學習了很多,成長了很多,欣喜之余也清晰地認識到自己需要肩負的責任和壓力。我們需要學習的還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將學習“亞夫精神”,更加努力,為基層建設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電影《趙亞夫》觀后感8
趙亞夫,55年扎根茅山革命老區(qū),堅持和農民一塊苦一塊干,先后推廣農業(yè)新品種新技術250多萬畝,給16萬農民帶來200多億元直接收益,帶領群眾走出了一條蘇南丘陵山區(qū)脫貧致富的小康之路,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信仰、一個農業(yè)科技工作者的擔當。
一名普通的農林科技工作者,53年如一日,心系“三農”,把致富農民作為畢生的追求,影片通過他“情系農民”的真實故事鋪陳敘事,講述了趙亞夫同志為改變農村面貌、改善農民生活,扎根農村大地、不計個人得失,幾十年如一日地帶領農民發(fā)展高效農業(yè),共同致富的故事。電影主要講述了趙亞夫同志的兩個人生,上世紀80年代,在解塘村推廣引進的日本草莓以及二十年后退休后的他在戴莊帶著農民推廣越光水稻的歷程。當他學成歸國,將草莓苗帶給村民時,卻吃足了閉門羹,農民們不愿意種,有不要的,有喂羊的,也有扔到外面曬干的。他絲毫沒有放棄,不斷勸說,最后全村種植了草莓,走上了致富的康莊大道。電影使用穿插敘事的手法,對比講述了推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困境。當然,這些困難并沒有擋住他的腳步,他用自己的信心、恒心,帶領當?shù)氐霓r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趙老用最樸實的行動詮釋了愛崗敬業(yè)的精髓,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工匠精神”。
電影質樸而真實,簡單卻深刻。整部電影沒有一句豪言壯語,卻處處浸潤著令人動容的細節(jié)。趙亞夫淡泊名利、至真至純的奉獻精神讓我們深深為之感動。向趙亞夫學習,就是要牢記黨的宗旨,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對黨的事業(yè)無限忠誠,樹立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理念。向趙亞夫學習,就是要堅持以民為本,牢固樹立群眾觀念,以赤誠之心對待群眾、服務群眾,大興求真務實、苦干實干之風。向趙亞夫學習,就是要學習他與時俱進、敢于超越的良好品質,學習他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的工作激情,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努力在各自崗位上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開創(chuàng)新局面。向趙亞夫學習,就是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權力觀,堅持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覺踐行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新時代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年代,是為中國夢頑強拼搏的年代。作為最基層的社區(qū)我們將“亞夫精神”銘記于心,實踐于行。為建工新時代建設新蘭陵添磚加瓦、助力護航。
電影《趙亞夫》觀后感9
12月8日單位組織觀看了電影《趙亞夫》,電影主要講述了兩件事,一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趙亞夫帶領村民種草莓,一件是他在退休之后帶領戴莊村村民種植越光水稻,幫助他們成立合作社、脫貧致富的事。趙亞夫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扎根農村,服務基層,將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來發(fā)展農業(yè),堪稱時代的楷模。
電影采用了穿插敘事的方式,一前一后描述了趙亞夫推廣草莓種植、普及大米技術的歷程,同樣的困境、同樣的難題,他卻越干信心越堅定。趙亞夫始終堅守在農技推廣的崗位,以土地為伴,以農民為親,想方設法把實實在在的效益裝進農民口袋。然而在廣受贊譽的時候,趙亞夫卻始終認為:我真的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這讓人不由得去思索,是什么力量驅使著原本可以樂享天倫的老人一次次去往田間地頭,去往最貧困的農村幫助那里的人,無怨無悔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連退休之后也在繼續(xù)工作?
接下來影片給了我們答案,影片里趙亞夫講了他年輕時的一段經歷,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他去看病,醫(yī)院擠滿了因饑餓而浮腫的病人,不到兩個小時,三個農民相繼死去。死者家屬凄慘的哭叫聲,多年來似乎仍然會在他的耳邊響起。“我覺得農村太窮,農民太苦了。”頭發(fā)已然花白的趙亞夫背對著村官擦了擦眼淚。而就在那一刻,原本迷茫的村官宛如醍醐灌頂,臉上的猶豫不再,他堅定地追上了趙亞夫,接過了他的背包,仿佛也接下了他所奮斗終生的事業(yè)。
就像趙亞夫在影片中所說:“選擇什么不重要,重要是讓自己的選擇有意義、有價值。”我們現(xiàn)在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問題無疑是最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所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只有真正心懷天下、心懷國家和人民,才能站到大局立場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無私忘我,堅持奮斗,為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奉獻終生。
電影《趙亞夫》觀后感1
電影《趙亞夫》的原型是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典型,趙亞夫40多歲時,把草莓從日本引進回來,60歲退休以后,帶著農民種越光水稻。他一心為農,幾十年如一日,扎根農村、服務農民,只要是農民的電話,他的線路從不“占線”。在探索現(xiàn)代農業(yè)的道路上,他不斷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來“讓農民利益最大化”。
廣大黨員干部都要學習“趙亞夫”精神,不做“面子”工程,讓群眾來評判工作的成績。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深入體察群眾民情,讓群眾利益成為工作最根本的出發(fā)點,真正做到把群眾的事兒掛在心上,知群眾之所需、解群眾之所急,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覺踐行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
向趙亞夫學習艱苦奮斗的精神。多年來,趙亞夫無論何時何地,始終堅持在農村田間工作,為了幫助農民脫貧而不斷奮斗,為此“要致富、找亞夫,找到亞夫準能富”在茅山老區(qū)廣為流傳。作為黨員,我們要在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中,發(fā)揚“老黃牛”精神,勇挑重擔,任勞任怨,全身心地投入。孜孜不倦地勤奮工作,用鍥而不舍的精神,攻克工作中看似不能戰(zhàn)勝的難關,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價值。
向趙亞夫學習敬業(yè)實干的精神。愛崗敬業(yè)苦干實干是每個人在工作中必須牢固樹立這樣的思想。趙亞夫長期扎根農村基層,真正實現(xiàn)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賣,實現(xiàn)農民富。多年來,他的愛崗敬業(yè)精神讓老百姓對他產生了發(fā)自內心的信任和佩服。作為黨員,我們要向趙亞夫學習,以赤誠之心對待群眾、服務群眾,做到求真務實、敬業(yè)實干,從而贏得群眾的尊重。
向趙亞夫學習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我們所處的時代,是開拓創(chuàng)新的時代。趙亞夫從引進20棵草莓苗起步,圓了百萬農民的致富夢、小康夢、幸福夢。他40歲學習日語,60歲鉆研電腦,70歲走進從未涉足的蔬菜領域,不斷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開拓創(chuàng)新是與時俱進的本質要求,是時代精神的核心內容,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強大動力。作為黨員,我們要向趙亞夫學習,學習他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的精神。努力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在各自崗位上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開創(chuàng)新局面。
向趙亞夫學習無私奉獻的精神。許多年來,趙亞夫依靠手中的技術、引進的項目和積累的經驗,每年為農民義務上課,現(xiàn)場指導農民種植,四處為農產品找銷路,真正帶著農民干、干給農民看,義無反顧地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卻從沒收過農民一分錢,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無私奉獻的精神。作為黨員,我們必須深入貫徹黨的政策方針,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自覺樹立淡薄名利、無私奉獻觀念努力做到熱心服務人民,無私奉獻社會。
我們廣大黨員干部要通過趙亞夫同志的事跡明白一個道理:時刻牢記老百姓是我們的根,心里始終裝著老百姓,與老百姓同呼吸共命運、掏心窩問冷暖,才能一輩子會活得充實、活得有價值。
電影《趙亞夫》觀后感2
近日,我認真觀看了電影《趙亞夫》,學習了趙亞夫同志先進事跡,充分了解到趙亞夫同志作為扶貧工作者,在工作崗位上發(fā)揚“釘釘子”精神,積極奉獻、銳意進取,感觸頗深,思想得到進一步升華和洗禮。
趙亞夫55年扎根茅山革命老區(qū),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他扎根脫貧攻堅工作崗位,憑借著自身對黨的事業(yè)的忠誠、對扶貧工作的熱愛、對群眾的真誠,他擁有50年的黨齡,50多年來他始終心系“三農”,堅守在農村,與群眾同吃住,與基層共發(fā)展。他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信仰、一個農業(yè)科技工作者的擔當,獲得2016年全國脫貧攻堅獎,他的“亞夫精神”也成為鎮(zhèn)江市政協(xié)推廣和提倡的脫貧一線先進共產黨員精神。
學習趙亞夫,就要守好初心,找準定位。趙亞夫從宜興農林學院畢業(yè)后分配到鎮(zhèn)江農科所工作,當時農村貧窮落后的面貌,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激發(fā)了他投身農業(yè)科技的責任和改變農村面貌的志向。“我要盡一生努力,幫助農民富裕起來。”這是趙亞夫的諾言。在從事農業(yè)的50多年間,他成天往田里跑,實地考察研究每一寸農田土壤,思考科學種植方案。他還一戶一戶的走訪,給農民送草莓苗,提供技術指導。時間沒有改變他的初心,也沒有減退他的熱情,只有更多的農民在他的幫助下摘掉了貧窮和落后的帽子。趙亞夫一輩子就做了一件事:幫助農民致富。作為一名基層年輕黨員,我要堅定信念,端正態(tài)度,珍惜崗位,專心于一事,把多年求學的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在農村這個大舞臺施展自己的才能,放飛青春夢想。
學習趙亞夫,就要埋頭實干,無私奉獻。趙亞夫數(shù)十年如一日,奔走田間地頭,在句容帶領村民種植草莓、越光水稻等新品種,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銷,實現(xiàn)農民富。退休后主動來到戴莊,對土壤進行科學化驗,規(guī)劃生態(tài)科技示范園,種有機農產品,推行綜合型社區(qū)合作社新模式。趙亞夫幫助百萬農民脫貧致富,卻從沒收過農民一分錢,不接受一家企業(yè)聘用。而他推廣項目,還經常是自掏腰包。在從事農業(yè)的50多年間,趙亞夫把論文和成果寫在了大地上。作為一名基層年輕黨員,在工作上我不僅要做到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還要持之以恒,迎難而上,做一名甘于奉獻的“儒子牛”。
50年如一日的服務農民,趙亞夫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績。我們只要堅定理想信念,默默努力勞作,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就可以做到我們力所能及的優(yōu)秀,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電影《趙亞夫》觀后感3
最近有幸觀看了電影《趙亞夫》,在觀影的過程中,自己漸漸被劇情深深吸引,真正感受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無私奉獻精神。
趙亞夫是一位將一生奉獻給了農村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他一心投入到農村工作中,讓他一直堅持的,不是“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而是因為他真正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心系農民生活,將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作為一生的奮斗目標。
一是要學習他牢記宗旨、堅守信仰、矢志為農的奮斗精神。52 年來,趙亞夫無論是從事農業(yè)科技工作,還是在擔任領導職務期間,乃至在退休以后,始終工作在田間地頭,贏得了“要致富、找亞夫,找到亞夫準能富”的美譽。向趙亞夫學習,就是要牢記黨的宗旨,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對黨的事業(yè)無限忠誠,樹立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理念。
二是要學習他心系群眾、扎根基層、科技興農的實干精神。趙亞夫急農民之所急、想農民之所想,把農民當親人,長期扎根農村基層,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富。他不顧體弱多病,每年有200天以上的時間忙碌在田間地頭。他編寫了多達百萬字的農業(yè)科普讀物,免費培訓農民30多萬人次。在他的帶動下,茅山老區(qū)數(shù)以萬計的農民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之路。向趙亞夫學習,就是要堅持以民為本,打興苦干實干之風。
三是要學習他刻苦鉆研、改革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的開拓精神。趙亞夫從引進20棵草莓苗起步,圓了百萬農民的致富夢、小康夢、幸福夢。他40歲學習日語,60歲鉆研電腦,70歲走進從未涉足的蔬菜領域,不斷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向趙亞夫學習,就是要學習他與時俱進、敢于超越的良好品質,學習他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的工作激情,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努力在各自崗位上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開創(chuàng)新局面。 四是要學習他永葆本色、談泊名利、至真至純的奉獻精神。趙亞夫不求個人升遷,不圖個人名利,一心撲在幫助農民致富的崇高事業(yè)上,他不求回報,幫助百萬農民走上了致富之路,他主持、經手的項目經費以千萬計,但從不謀取私利。向趙亞夫學習,就是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權力觀,堅持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覺踐行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
電影《趙亞夫》觀后感4
影片趙亞夫講述了趙亞夫生平的兩個階段。一個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當趙亞夫40多歲時,他將草莓從日本帶回來。另一個是,當他60歲退休時,他來到戴莊,帶農民種植月光米。他在農村扎根并為農民服務了數(shù)十年。退休后,他仍然堅持自己的初衷,并牢記自己的使命。他全身心投入農業(yè)發(fā)展,帶領農民致富。這是一個讓農民受益并一生奉獻農村的“活雷鋒”。
電影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趙亞夫對年輕村官張偉明所說的一句話。趙亞夫說“選擇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讓選擇變得有意義有價值。”是啊,趙亞夫選擇了農業(yè),并且身體踐行的將人生精彩寫在了土地上,幫助偏僻窮困的戴莊村成為一個現(xiàn)代化高效生態(tài)農業(yè)村莊。
作為基層年輕干部,要學習他把工作當著事業(yè)干的那種執(zhí)著精神。基層干部面對的就是農民、農村,就更要有一心扎根農村,獻身農業(yè),服務農民,利用工作崗位職能想方設法為改變農村面貌、為實現(xiàn)農民致富增收夢想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平凡崗位中奉獻,在奉獻中書寫自己的精彩。
作為基層年輕干部,要學習他博大的人民情懷和務實作風。要把“亞夫精神”化作工作的動力,立足本職,沉下身子,走出機關、到基層去,了解群眾疾苦,傾聽老百姓呼聲,滿腔熱忱地為老百姓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只唯實,干一行、愛一行,在本職崗位上書寫出人生精彩。
作為基層年輕干部,要學習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和人格魅力。只要是群眾電話,不擺高架子、不“占線” ;只要是群眾召喚,即便事務繁忙,也要趕到。在服務農業(yè)的道路上,不斷進取,始終牢記農民的呼聲就是工作努力的方向,在服務農村中書寫工作精彩。
電影《趙亞夫》觀后感5
電影《趙亞夫》講述了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范、“時代楷模”趙亞夫同志情系農民,扎根農村,與農民同甘共苦,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故事。趙亞夫用行動履行自己的諾言,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亞夫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亞夫精神,就要勇于擔當、一心為民。趙亞夫作為鎮(zhèn)江農科所的原所長,上世紀80年代,他去日本學習水稻種植技術,將自己節(jié)省下來的外匯換成了農業(yè)書籍和20棵寶貴的原種草莓苗?;貒?,他無償帶領農民進行技術培訓、提供種苗服務。退休后他在句容帶領村民種植越光水稻等新品種,推廣有機種植,并主動幫助農民開拓尋找市場。他開辟了農村經營制度新實踐,用實踐創(chuàng)造了“戴莊經驗”,在江蘇省廣泛推廣,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學習亞夫精神,就要活到老,學到老。趙老在花甲之年,讓他的兒子為其買電腦。兒子打趣他,您都這么大年紀了,買電腦還能干什么。趙老回答,我用來看網頁,玩游戲總可以吧。但實際上,趙老用來學習與農業(yè)相關的知識。作為一名測繪地理信息工作這,面對行業(yè)層出不窮的新知識和不斷縮短的更新周期。趙亞夫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欲,堅持終身學習,唯有不斷學習才能緊跟上行業(yè)發(fā)展的步伐,才能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進步。作為青年干部,我們要學習趙亞夫的學習精神,時刻督促自己認真學習,學習新的知識,努力提高自我為以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學習亞夫精神,就要遵從內心,沉淀自我。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留洋回來的趙亞夫,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工作必然是有很多很好的選擇。他卻堅持自己的專業(yè)本職,全身心地投身到農業(yè)、農村的發(fā)展中,并堅持了53年。這讓在越發(fā)浮躁的社會中,挑三揀四的年輕人倍感慚愧。年輕的我們總覺得現(xiàn)在做的工作不一定是適合自己的,我們常常說“年輕就應該任性”。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當工作處于順境時,我們會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然后覺得現(xiàn)在的工作太無趣,不具有挑戰(zhàn)性;當工作處于逆境時,我們會暴躁易怒,心灰意冷,然后覺得現(xiàn)在的工作不適合自己,不能發(fā)揮自己的實力。我們要向趙亞夫學習,要踏實努力。
趙亞夫,一個人,認準了一個目標,堅定了一個信念,堅持了一輩子。作為新一代年輕人,我們應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工作無好壞,每個選擇都是一個帶權重的多項式,行行出狀元,唯有不斷與時俱進,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開創(chuàng)新局面;作為新一代基層工作者,我們應當立足崗位,結合實際,認真學習,提高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奮斗終身。
電影《趙亞夫》觀后感6
在觀看了“趙亞夫”的教育宣傳片后,我感觸頗多。記得很早以前就聽過趙亞夫的名字,知道句容地區(qū)大規(guī)模種植的草莓,還有口感品質都很高的越光大米就是他帶頭引進種植的,這次看完教育宣傳片后,我深入了解到原來“亞夫精神”是如此的充滿了光輝,他的事跡是踐行“群眾路線”最真實的寫照。
一、牢記宗旨、忠誠事業(yè)。趙老對自己的定位是“學農學的做農村工作的人”,自己也五十年如一日不斷往農村跑,帶領農民干。作為基層青年干部,我們要學習趙老這種精神,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將個人理想與追求融入到黨和人民事業(yè)中去,為振興鄉(xiāng)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心系群眾、扎根基層。“因為農村太窮,農民太苦了。”就這樣簡單卻深刻的一句話,趙老扎根農村大地,即使退休住城里,也依舊往農村跑,為老區(qū)三農工作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如何讓群眾有獲得感和幸福感,基層干部的服務是重點。民之所望即執(zhí)政者之所思,基層干部要沉到農民群眾中去,切切實實傾聽他們的心聲,解決他們的難題,讓他們觸摸到獲得感和幸福感。作為一名基層青年干部,也不要老想著考試離開這個地方,要埋下身子,踏踏實實為老百姓服務。
三、刻苦鉆研、不斷學習。趙老從日本引進草莓苗起步,不斷聯(lián)系實際探索創(chuàng)新,圓了百姓的致富夢。退休后,為方便學習又鉆研電腦,不斷增強為民服務的本領。我們要學習趙老這種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的精神,在工作中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群眾學,不斷提高業(yè)務和服務水平,努力開創(chuàng)工作的新業(yè)績和新局面。
有句話叫“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們要學習趙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工作上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與時俱進,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電影《趙亞夫》觀后感7
12月8日,鎮(zhèn)組織青干班全體人員到電影院觀看了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趙亞夫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同名電影《趙亞夫》。電影中渾然天成的自然風光、別具一格的敘事風格、主人公趙亞夫閃光的優(yōu)秀品格無一不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激勵著我學習踐行“亞夫精神”。
一句“我如果沒有帶回這些草莓苗,那才是真正的后悔。”深深體現(xiàn)了一顆學農之心的赤誠,一句“農民的生活是在太苦了。”簡潔直白地反應了這位老農科所主任對農民疾苦的關切。更令人動容的是,在五十多年的時光里,趙亞夫始終堅持自己初心,深入田間地頭,給大家講解農業(yè)技術知識,跟大家一起掄著鋤頭干,在銷售遇到瓶頸時敢于嘗試新得生產技術和產銷模式,他將沒能給予兒子的耐心給了轄區(qū)內的每一個農戶,將為鄉(xiāng)親們脫貧致富作為了自己一生的奮斗目標。
趙亞夫同志這種對農村、農民、農業(yè)的無私奉獻精神給了我很大的觸動,這值得我們每一個基層工作人員去學習,基層的工作千頭萬緒,就像“亞夫精神”一樣,不需要豪言壯語,卻必須勤勤懇懇、身體力行。我們只有深入基層、了解基層、熟悉基層的,將群眾的事當做自己的事,端正態(tài)度,懷著真心、誠心,與群眾面對面交換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態(tài),才能從群眾中了解到最真實的情況和建議,才能最大限度地將基層工作契合基層實際,實現(xiàn)上通下達。
基層的工作是繁瑣的、辛苦的,但也是多姿多彩的,很多的時候我們也會面臨群眾的不理解和反感,這時候我們更該學習“亞夫精神”,不畏艱苦,迎難而上,堅定信念,堅持自己的原則,努力提升自己的業(yè)務知識,從群眾的角度出發(fā),由挫折中汲取經驗,使自己在挫折中成長。
基層工作使我學習了很多,成長了很多,欣喜之余也清晰地認識到自己需要肩負的責任和壓力。我們需要學習的還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將學習“亞夫精神”,更加努力,為基層建設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電影《趙亞夫》觀后感8
趙亞夫,55年扎根茅山革命老區(qū),堅持和農民一塊苦一塊干,先后推廣農業(yè)新品種新技術250多萬畝,給16萬農民帶來200多億元直接收益,帶領群眾走出了一條蘇南丘陵山區(qū)脫貧致富的小康之路,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信仰、一個農業(yè)科技工作者的擔當。
一名普通的農林科技工作者,53年如一日,心系“三農”,把致富農民作為畢生的追求,影片通過他“情系農民”的真實故事鋪陳敘事,講述了趙亞夫同志為改變農村面貌、改善農民生活,扎根農村大地、不計個人得失,幾十年如一日地帶領農民發(fā)展高效農業(yè),共同致富的故事。電影主要講述了趙亞夫同志的兩個人生,上世紀80年代,在解塘村推廣引進的日本草莓以及二十年后退休后的他在戴莊帶著農民推廣越光水稻的歷程。當他學成歸國,將草莓苗帶給村民時,卻吃足了閉門羹,農民們不愿意種,有不要的,有喂羊的,也有扔到外面曬干的。他絲毫沒有放棄,不斷勸說,最后全村種植了草莓,走上了致富的康莊大道。電影使用穿插敘事的手法,對比講述了推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困境。當然,這些困難并沒有擋住他的腳步,他用自己的信心、恒心,帶領當?shù)氐霓r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趙老用最樸實的行動詮釋了愛崗敬業(yè)的精髓,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工匠精神”。
電影質樸而真實,簡單卻深刻。整部電影沒有一句豪言壯語,卻處處浸潤著令人動容的細節(jié)。趙亞夫淡泊名利、至真至純的奉獻精神讓我們深深為之感動。向趙亞夫學習,就是要牢記黨的宗旨,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對黨的事業(yè)無限忠誠,樹立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理念。向趙亞夫學習,就是要堅持以民為本,牢固樹立群眾觀念,以赤誠之心對待群眾、服務群眾,大興求真務實、苦干實干之風。向趙亞夫學習,就是要學習他與時俱進、敢于超越的良好品質,學習他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的工作激情,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努力在各自崗位上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開創(chuàng)新局面。向趙亞夫學習,就是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權力觀,堅持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覺踐行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新時代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年代,是為中國夢頑強拼搏的年代。作為最基層的社區(qū)我們將“亞夫精神”銘記于心,實踐于行。為建工新時代建設新蘭陵添磚加瓦、助力護航。
電影《趙亞夫》觀后感9
12月8日單位組織觀看了電影《趙亞夫》,電影主要講述了兩件事,一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趙亞夫帶領村民種草莓,一件是他在退休之后帶領戴莊村村民種植越光水稻,幫助他們成立合作社、脫貧致富的事。趙亞夫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扎根農村,服務基層,將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來發(fā)展農業(yè),堪稱時代的楷模。
電影采用了穿插敘事的方式,一前一后描述了趙亞夫推廣草莓種植、普及大米技術的歷程,同樣的困境、同樣的難題,他卻越干信心越堅定。趙亞夫始終堅守在農技推廣的崗位,以土地為伴,以農民為親,想方設法把實實在在的效益裝進農民口袋。然而在廣受贊譽的時候,趙亞夫卻始終認為:我真的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這讓人不由得去思索,是什么力量驅使著原本可以樂享天倫的老人一次次去往田間地頭,去往最貧困的農村幫助那里的人,無怨無悔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連退休之后也在繼續(xù)工作?
接下來影片給了我們答案,影片里趙亞夫講了他年輕時的一段經歷,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他去看病,醫(yī)院擠滿了因饑餓而浮腫的病人,不到兩個小時,三個農民相繼死去。死者家屬凄慘的哭叫聲,多年來似乎仍然會在他的耳邊響起。“我覺得農村太窮,農民太苦了。”頭發(fā)已然花白的趙亞夫背對著村官擦了擦眼淚。而就在那一刻,原本迷茫的村官宛如醍醐灌頂,臉上的猶豫不再,他堅定地追上了趙亞夫,接過了他的背包,仿佛也接下了他所奮斗終生的事業(yè)。
就像趙亞夫在影片中所說:“選擇什么不重要,重要是讓自己的選擇有意義、有價值。”我們現(xiàn)在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問題無疑是最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所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只有真正心懷天下、心懷國家和人民,才能站到大局立場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無私忘我,堅持奮斗,為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奉獻終生。
上一篇:《老師好》觀后感_電影老師好有感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