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后感五百字6篇 讀后感
讀后感 由優(yōu)爾供稿《水滸傳》以發(fā)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義為題材,用接地氣的筆墨去描寫人物和故事 ,更讓讀者身臨其境。下面是9252兒童網(wǎng)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水滸傳讀后感五百字例文,希望你喜歡。
水滸傳讀后感五百字(篇1)
這個暑假,我在家讀了一本叫《水滸傳》的書,我看到了一篇叫《武松打虎》的故事。故事一開頭就講 武松和宋江在柴進家中住了十多天,等武松病好了以后決定去清河看望家兄,柴進和宋江留不住他,便送了他些銀兩,并擺酒為他餞行。
武松走了幾天,來到陽谷縣地面,他的肚子也餓了,見前面有一家酒店,上面插著一面旗幟,上面寫道:三碗不過岡。就走了進去,坐了下來,將哨棒放了下來,叫道:“店主,快拿就來。”店主拿了三個碗,一雙筷子,一盤菜,倒?jié)M了三碗酒。武松一口氣就喝完了,并說道:“好酒,再拿一些下酒的菜來吃。”店主拿來了牛肉,又倒了兩碗酒,店主就不倒了,只管切肉。武松敲著桌子說:“倒酒!”但沒有人幫他倒,武松叫久了,變吼道:“為什么不倒酒了?”酒家過來并指著酒旗上面的字說:“三碗不過岡!”武松問道:“為什么叫三碗不過岡!”酒家說道:“俺家的酒后勁大,喝了三碗就倒下,因此叫三碗不過岡。”店主拗不過他,便又倒了三碗……最后,一直喝了十八碗才走了出去。酒家叫住了他說;“這山上有一只老虎,經(jīng)常傷人,你千萬不要一個人前行!”武松對酒家大吼,上山去了。到了半山腰,武松心里想也沒什么老虎嗎?就躺到大青石上睡了下來。突然一只老虎跳了過來,這時武松被驚醒了,但他沒有被嚇跑,而是和那張牙舞爪的兇猛的老虎打了起來。他就用拳頭把老虎打的七竅流血,動彈不得。我想到了我,平時看到一只老鼠就嚇的躲得遠遠地。
自從看了這篇文章之后,每遇到危險困難我都不害怕了。我就會想到武松打虎的情景。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勇敢的小學生吧!
水滸傳讀后感五百字(篇2)
四大名著猶如四顆璀璨的明星熠熠生輝。寒假里,我讀了其中一本——《水滸傳》。這本書描寫梁山好漢人物形象,揭露封建社會,統(tǒng)治階段的種種罪惡。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義行動。
書中描寫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勇猛的林沖、魯智深、宋江、吳用、武松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被逼上梁山,為民除害,替天行道,雖然立下了不少大功,但被官府、朝廷認為是梁山草寇。可我認為他們都是梁山英雄好漢。
梁山好漢為了除掉朝廷敗類,與他們展開了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他們一個個都很厲害,吳用的超人的智慧,宋江的領導才能,還有大家的英勇表現(xiàn),讓梁山這支隊伍逐漸壯大起來。
一百零八位好漢中,我最喜歡的是武松。他固執(zhí)豪爽,知難而進,英勇無畏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使我對武松產(chǎn)生了敬佩之情。
書中有一回講述的是武松到一家酒店,喝了十八碗酒出門。不顧別人的勸阻,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傍晚時遇到了一只大老虎,與老虎的打斗中,靈巧地避開了老虎撲、掀、剪,在哨捧打斷后,又用左手按住老虎的頭,右手拼命地打老虎的頭,把老虎打死,從這里可看出武松的英勇無畏。
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了解到了中國古代的歷史和封建社會的腐敗。我深深地被水滸英雄的精神所感動。書里的故事引人入勝,大大小小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
水滸傳讀后感五百字(篇3)
我讀過許多書,那些書都令我深有感觸,但是,使我印象最深刻的就要數(shù)《水滸傳》了。
扣人心弦的故事情景,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駕輕就熟的計劃策略,都精彩完美地刻畫在《水滸傳》中。一百零八位好漢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宋江——疏財仗義,一心為國;魯智深——見義勇為,重情重義;武松——智勇雙全,認真仔細……連環(huán)計、空城計、雙掌連環(huán)計等,都在《水滸傳》中精彩呈現(xiàn)。
《水滸傳》是我讀得最認真、最投入的一本書了。那驚魂動魄的場面,引人入勝的情景,時時牽動著我的心。當花和尚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時,我真佩服他的力大無比;當智多星吳用與幾位好漢合力智取生辰綱時,我真敬佩吳用的聰明才智和好漢們相互之間的無間合作;當黑旋風李逵的母親被老虎吃掉時,我不禁為李逵感到傷心;當宋江帶兵三打祝家莊時,我真為他們捏了一把汗……
《水滸傳》中的故事講不完,道不盡,但是這些故事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精神和他們的社會理想。我們要學習故事中人物的機智聰明、勇敢無畏、頑強奮斗的精神。真希望大家都能夠拿起《水滸傳》認真地讀一讀,看一看,一起品《水滸傳》,悟《水滸傳》,讓我們永遠記住這部經(jīng)典名著!
水滸傳讀后感五百字(篇4)
在漫長的暑假中,我初讀了四大名著 之一——《水滸傳》。它通過各種藝術手段,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典型,讓我認識了在梁山聚義的108名好漢。
在梁山聚義的108名好漢都是被迫走上起義道路,這種逼迫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不甘忍受惡勢力的壓迫而奮起反抗,二是在起義軍的逼迫下加入梁山好漢的隊伍。這部小說反映了當時朝廷的迂腐,想必作者在寫《水滸傳》時心中充滿悲憤,表達了他對朝廷的不滿,才能把水滸人物刻畫得如此生動,心理活動描寫得如此詳細,環(huán)境渲染得令人覺得身臨其境吧!
我喜歡花和尚魯智深的急中生智。他三拳打死鄭屠,就在這大禍臨頭之際,魯智深一面罵著:“你詐死,灑家慢慢和你理會。”一面“大踏步地”走了。假若把魯智深換成我,我一定會傻站在原地,任別人把自己抓走的。
我也喜歡石秀敢作敢為、臨危不懼的性格特征。盧俊義被綁縛法場,劊子手已舉起屠刀,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前來打探消息的石秀大叫一聲:“梁山泊好漢全伙在此。”從樓上跳下來獨自劫法常而我就沒有這種敢作敢為的精神。有一年我過生日,請了許多小朋友吃蛋糕,吃著吃著,媽媽突然提議讓我唱首歌,我卻怯怯地搖搖頭,心想:當著這么多人的面唱歌哪里好意思埃所以,我應該向石秀學習。
我還喜歡宋江。宋江在潯陽樓喝酒,說醉話以及在墻上題反詩,表現(xiàn)了他滿腹經(jīng)綸壯志未酬的苦痛。他是借著酒力來吐出心中的不快,也只有在這種沉醉、狂放的狀態(tài)中,他才能寫出如此大膽的詩。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端疂G傳》的確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
水滸傳讀后感五百字(篇5)
五一期間,我買了一本《水滸傳》坐在家里細細品味。
《水滸傳》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施耐庵所寫,講述了北宋年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在一些奸臣的陷害下投奔梁山,行俠仗義的故事。其中有“正教頭私走延安府,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魯智深大鬧五臺山,花和尚倒拔垂楊柳”等二十六回,回回都很精彩。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潘金蓮毒藥害親夫,武都頭斗殺西門慶”這一回。
這一回講述的是武松在景陽岡打死老虎之后,被升為都頭,一日在街上遇到了自己的哥哥,見到了自己嫂子潘金蓮。于是他放心了,便收拾行李去了京城。誰知武松走后潘金蓮與另一位西門慶好上了,這件事被武大郎知道了,他們便密謀把武大郎殺死了。武松回來之后,聽說自己哥哥去世了,他問了潘金蓮之后,覺得事情有蹊蹺,就去問火化尸體的何九叔。何九叔把事情經(jīng)過告訴了武松武松先讓人給潘金蓮錄下口供,接著去找西門慶,把他殺死了。最后,武松被發(fā)配到孟州。
讀了這一回,我心中也十分氣憤,潘金蓮和西門慶不但私下瞞著武大郎好,還把武大郎殺死了,十分可惡。我還體會出武松有膽有識,敢作敢當,哥哥被害時,他找出了疑點并去核實,嚴厲懲罰兇手,保留證據(jù),遇事十分冷靜。這一點我也要向武松學習。
水滸傳讀后感五百字(篇6)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nóng)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水滸傳》有感300字。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的史料為主要依據(jù),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的形象,如:宋江、李逵、花容、魯智深等。
施耐庵(1296-1371),江蘇興華人,原名施彥端,字肇端,號字安,別號耐庵。施耐庵祖籍江蘇泰州海陵縣,出生于江蘇興華。他是一位著名的元末明初的作家,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元延祐天年(1314)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登進士。
《水滸傳》里面有許多性格不同,卻一樣是為民除害的英雄,比如性格莽撞的李逵,有受人敬仰的宋江,還有力大無比的魯智深。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機智冷靜的林沖,因為他在《水滸傳》這本書中,表現(xiàn)出了機智聰明的頭腦,也不失大男子漢的氣概??!
《水滸傳》里面有許多好看的文章,精彩的片段,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故事的大概內(nèi)容是林沖遭受高太尉陷害,被開封府發(fā)配滄州,后來,來到柴進府上,柴進便厚禮款待,然后,洪教頭不相信林沖是真教頭,便要合他比武,后來,洪教頭輸了,便離開了。這段故事充分體現(xiàn)了三個不同性格的人,通過對洪教頭無禮的描寫,反襯出林沖有禮的態(tài)度,讓這位英雄更加的有傳奇色彩,也讓林沖的溫文爾雅更深一層。
我希望大家也來讀讀《水滸傳》,一起感受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