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云石《殿前歡·隔簾聽》原文|譯文|簡析 元曲精選
元曲精選 由小雪供稿《殿前歡·隔簾聽》這首曲寫到作者隔簾聽雨,風吹落花,又有“小雨”“杏花”“楊柳”的意象不難看出這首曲構(gòu)建了清新閑適的意境。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殿前歡·隔簾聽》原文
元代:貫云石
隔簾聽,幾番風送賣花聲。夜來微雨天階凈。小院閑庭,輕寒翠袖生。穿芳徑,十二闌干憑。杏花疏影,楊柳新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隔著簾櫳,一次又一次聽到風兒送來賣花女那如歌的賣花聲。走出閨房才發(fā)現(xiàn)夜來下過一場小雨把臺階沖洗得干干凈凈。在安閑幽靜的庭院里,翠袖中微感寒冷。穿過花間小徑,倚遍所有的闌干來欣賞春景,只見盛開的杏花舞動著稀疏的枝條,和在細雨中沐浴過更加青翠的柳枝,交相輝映。
注釋
天階:原指宮殿的臺階,此處是泛指。
十二闌干:十二是虛指,意謂所有的闌干。古人好用十二地支的數(shù)目來組詞,如“十二釵”、“十二樓”等等。
簡析
貫云石的曲子清新警切,以清俊見長。明顯江南文學清秀媚麗的色彩。飄逸俊放這首曲寫到作者隔簾聽雨,風吹落花,又有“小雨”“杏花”“楊柳”的意象不難看出這首曲構(gòu)建了清新閑適的意境。
作者
貫云石
貫云石(1286~1324) 元代散曲作家。字浮岑,號成齋,疏仙,酸齋。出身高昌回鶻畏吾人貴胄,祖父阿里海涯為元朝開國大將。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貫只哥,即以貫為姓。自號酸齋。初因父蔭襲為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讓爵于弟,北上從姚燧學。仁宗時拜翰林侍讀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不久稱疾辭官,隱于杭州一帶,改名“易服”,在錢塘賣藥為生,自號“蘆花道人”。今人任訥將他的散曲與自號“甜齋”。
貫云石做過翰林學士,深受漢族的思想與文學的影響,愛慕江南風物,憧憬恬靜閑適的生活,后辭官不做,隱居江南,改名“易服”,在錢塘賣藥為生,自號“蘆花道人”。他善作散曲。據(jù)傳他所創(chuàng)的曲調(diào),傳給浙江澉浦楊氏,后稱為“海鹽腔”,流傳至明代,為“昆腔”的先驅(qū)。
存小令七十余首,套數(shù)八套,有專集 《酸齋樂府》,近人任訥所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