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池石的故事 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 由優(yōu)爾供稿在仇池山伏羲崖腳下,有顆亮閃閃的雪白如玉的石子,人們稱它“仇池石”。后來,這石子兒又變成血跡斑斑的五色花石,光彩奪目。
很久很久以前,這道山嶺上古柏成林,怪石林立,虎豹出沒,烏鴉群棲?!渡胶=?jīng)》上稱它為“瞿堆山”。相傳是一位瞿氏老人堆積而成的山丘。后來,又有一個人們稱做龍興的老人雕鑿了山體,又被呼為“龍興山”。再往后,又有個叫仇維的老道人鑿井煉丹,引水蓄池,才改稱它為“仇池山”。
就在仇池山西南仇維老道煉過丹藥的小有洞天旁邊,住著一位手藝精巧的雕刻老人。銀須齊胸,白發(fā)如霜,手藝出眾。他剛正耿直,脾性古怪,終身不娶。然而,他對山上的孩子愛得如命,珍惜山上的一草一木,猶如十指連心。誰家有困難,他愿意幫助,哪個有憂患,他愿意解除。人們不愿意直呼其名,也不愿意喊他的姓氏,都把他視為吉祥的龍,給他起了個吉祥的名字叫“龍興”。他足踩過的山頭呼為吉祥山,他開辟過的山巒叫做龍興山。而那些石子兒呢,后世人給它起名叫“仇池石”。
一天,龍興老人起得絕早。他在山邊轉(zhuǎn)了一圈,又在山腳繞了一遭。忽然,他揀起一塊塊細白如棉的石子兒,掂了又掂,看了又看,心有所思,似有所悟地自言自語說:“自己孤身一人,無牽無掛,又對山上無所作為。不如我用自己的一點雕刻手藝,雕它一座山體,流傳于世,也不枉過了這孤苦伶仃的一生。”于是,他就用伏羲仙崖腳下的石子,開始雕刻這座山。
動工了,人們都趕來為他搬運石子,又為他細打碎敲,供他順手選用。叮叮叮,當當當,敲得石子火花揚,哧溜溜,哧溜溜,雕得農(nóng)家屋上樓。先過七七四十九天,又過了九九八十一個春秋,山體還沒雕刻完美,可山上的莊稼地已荒蕪成蒿。人們開始餓開了肚子。龍興老人看在眼里,悶在心里,眉毛擰成一股繩,皺紋結(jié)成道道渠,不聲不響,只是嘆息。大伙兒知道他的脾氣,也沒有問他究竟。突然,他從一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手里奪過鐵錘,狠狠地將快完工的雕刻品砸得粉碎,然后把錘扔在地上,憤憤地說:“都給我種田去吧,守著這勞什子干什么!不頂吃!”說罷,飄然而去,音訊全無……
不知又過了多少個春秋,熬過了多少個歲月,人們從山嶺側(cè)面的一個小山洞里,發(fā)現(xiàn)了龍興老人。他在這兒雕刻了玉柱雕梁,又開鑿了山村小舍,桌椅矮凳,杯盤家具,天上吊燈,地下布泉,高低錯落,層次繁絮,景中有致,致中有景,人們叫它“景致洞”。家家戶戶,村村舍舍,全像一幅十樣景圖。這個喊“這是我家院落”,那個叫“看,我娘還給豬兒倒食呢!”就這樣,你奪我搶,吵吵嚷嚷,喋喋不休。
就在這個時候,王母駕著祥云赴蟠桃會路過這里,聽到吵鬧聲,即撥開一道云縫,向下望了良久。她被這景致吸引住了,手里癢癢,口里嘖嘖。旁邊的八仙也都贊不絕口,看得呆了。壽星老兒為了討好王母,自告奮勇地說:“娘娘若愛,待我下凡喊他們獻上珍寶便是了。”于是,他拄著葫蘆拐杖,按下云頭,來到景致洞前喊道:“老頭兒,王母看中了你這石子兒刻的藝術(shù)珍品,命我前來取,快拿來吧,她還要趕赴蟠桃會呢!”“不給!”龍興老人斬釘截鐵地說。“果真?”“果真!”“老實?”“老實!”“好吧!”壽星一邊憤然走開,一邊回頭說:“你等著!”“我等著哩!”龍興老人毫不畏懼地答應(yīng)著,看他遠去。
王母聽了這壽星老兒添油加醋的話,氣得直打哆嗦,隨即大把大把地將凈瓶里裝的細沙粒向著龍興老人拋撒,撲嚕撲嚕地還吹著口氣。霎時間,天昏地暗,飛砂走石,打得龍興老人鮮血淋淋。但他始終護著這些精心雕鑿的山水魚蟲,村舍茅庵,大聲喊道:“鄉(xiāng)親父老們,各保村舍,各保田畝,各飼牛羊,務(wù)好田園,整好村容,保住山體,山體,山……體……”山風(fēng)呼嘯,雷電交加,龍興老人的聲音也越來越弱,漸漸就消失了……
從此,這些石子就被龍興老人的鮮血染上血紅的斑跡,后來人們索性給它起名“仇池石”。那座龍興老人苦心雕鑿的洞里,僅存下了石碟石碗,按數(shù)數(shù),又叫十碟十碗,成為仇池山的景中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