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 枯枝牡丹的傳說 【經(jīng)典民間故事大全】
中國民間故事 由小雪供稿施耐庵在家聽說朱元璋的隊伍從這里過,想起老師臨別的話,曉得師弟一定要來,就囑咐家里人說:“近日無論何人來找,就說我出門訪友,三年方歸。”說罷躲了起來。劉伯溫領著朱元璋來到施家,家人說:“先生,家主出去啦,三天后回來。”劉伯溫說:“那好。施先生回來,請你告訴他,故人劉伯溫和主公朱元璋來訪。三天后再來,望他務必等等。”說罷,就走了。
家人把“三年”錯成“三天”,施耐庵聽了干急無汗。他沒有對家人發(fā)脾氣,只是想著如何解決這事兒。
施耐庵這人“倔”得很。他跟陳友諒干過,就不愿再幫朱元璋。“好馬不配二鞍”嘛!再說,他會看麻衣相,他看到朱元璋額大下巴小,好干絕情的事,所以就怎么也不愿出山。但又無奈老同學盛情。他想,要讓劉伯溫死了這條心才好。當時,他正在寫《封神》。一看書稿,樂了。“讓《封神》幫我度過這一關吧!”于是第四天,東方才露魚肚白,他便把《封神》擺在桌上,然后悄悄地——連家人也沒打個招呼——就下鄉(xiāng)了,跟老農(nóng)“兩文錢買條瓠子——刮刮談”去了。
朱元璋和劉伯溫按時來了。家人把倆迎進家中,讓他倆在書房坐下,說:“我家先生早晨喜歡遛田埂。你倆坐坐,我去找!”
朱元璋坐下,瞥眼看到桌上的《封神》,就隨手翻著看。朱元璋這人怪,看書從后面往前面看??吹綍蠈懙谋M是些云里來、霧里去、土里遁的事,飄飄緲緲,不覺邊際,心里便有幾分不樂,覺得施耐庵太玄緩啦!因此對劉伯溫說:“施耐庵這人太玄啦,恐怕沒有真才實學,不敢見我們。”劉伯溫一聽,急得滿頭是汗,陪著小心說:“主公,他確有本事,你再看看。”朱元璋只得耐著性子看下去,看到哪咤降生,來勁了,目不轉靜地邊看邊笑,手還不斷地比劃著。待看到哪咤鬧海,他不覺 誦出聲來,連連叫絕:“好,好!軍師,東海叫他寫的真美啊!這東海,可就是淮安那個東海?”劉伯溫忙答道:“是的。這里人說,‘海向東流,江向北流’,海就是東海,江是長江。”朱元璋眼不離書,點頭稱贊說:“施先生,有本事!”
劉伯溫聽了樂滋滋的,輕輕舒了一口氣,抹下帽子放在桌上。朱元璋繼續(xù)專心地看《封神》,一點不急,看樣子是非把施耐庵等到不可??粗粗?,當看到哪咤與李靖鬧翻,迫父,追父,要殺父時,他眉頭皺了個大疙瘩,把書移推到一邊。心想,施耐庵在唆使人犯上作亂,要照施耐庵的話去做,不是要形成‘子迫父,臣迫君’的局面了嗎?那我姓朱的還能坐穩(wěn)江山嗎?想到這些 ,他伸了個懶腰,說:“軍師,算了!我們隊伍齊整 ,人手不缺。我不想請他了。”
劉伯溫沒有辦法,朱元璋起身,他只好跟在后面,離開了施家。走出村子,劉伯溫忽然說:“主公,你等一步,我的帽子忘了,我去拿來。”朱元璋答應了。劉伯溫回到書房,提 筆在稿上寫了十六個大字:“青山不倒,綠水長流,遠遁江湖,詩酒自娛。”寫罷拿起帽子,誰想帽底下,竟是一幅丹青。畫面上是一條河,一個漁翁。正依著牡丹花釣魚哩。劉伯溫看漁翁怪面熟的,瞅了瞅,竟是自己。他恍然大悟,急忙收了畫。原來,這是施耐庵用畫點撥劉伯溫。后來,明朝建國后,劉伯溫果然失蹤了。朱元璋火燒慶功樓,所有功臣都被燒死,惟獨劉伯溫幸免。
劉伯溫趕上朱元璋,兩人走到東海。朱元璋佇馬看看,覺得一個小小的內湖,叫施耐庵寫得那么浩渺美麗;想劉伯溫說施耐庵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心里一怔:此人不請出,留下是禍根;不殺不得了,遂決心殺施耐庵。
施耐庵看到劉伯溫留下的十六個字,就打算搬家??伤宰勇?,加上園里那株牡丹,長得鮮活美麗,真叫他傷舍不得,又想不出移花的好點子,遂耽誤了時間。
朱元璋這人心毒手狠,說干就干。他怕劉伯溫是施耐庵同學,會做人情,因此殺施耐庵之事未讓劉伯溫知道,暗中派了一個大臣去執(zhí)行。其實,在東海邊朱元璋發(fā)愣,劉伯溫心里已有數(shù)了?;啬暇┖?,他搶先一步,把戍邊和任務交給蘇北,十八歲至四十歲的全在內,一下就把施耐庵 抓到,遣著去戍邊了。
劉伯溫一生是三計難活一計,為啥為一計就活了呢?原來這是他先生教的。他與先生分手時,先生囑咐他說:“常言說,是醬值錢,人犟不值錢。如果施耐庵敬酒不吃,你就讓他吃罰酒吧!”
施耐庵臨行時,把書稿捆捆,交給一妻婦,說:“我走了,牡丹還開花,你就燒稿嫁人。”妻子大把眼淚抓,哭哀哀地說:“你講的啥話?”施耐庵說:“花榮人死,花枯人活。牡丹枯了,你就守著枯枝牡丹,看著書稿等我。”妻子淚眼模糊地說:“我曉得了。”施耐庵一走,她就除妝下地,守在家里。
原先,人們知道施家牡丹派場,短不了來看。誰知施耐庵一走,花出有靈,漸漸葉子瘦了,苞子消了,人們也不來看了。這時那帶著殺人圣旨的大臣來抓施耐庵。人們說:“施耐庵去尋醫(yī)牡丹的藥了。”大臣抓不到人,一氣之下,命令兵丁把牡丹打得七零八落。
大臣一走,妻子把打折的枝子掃堆在一起,嘩嘩的淚水灑到枝上。翌年牡丹又發(fā)芽了,長了幾片葉子,花苞卻再也不見了;逐年瘦小,到第九個年頭竟枯了。妻子守著枯枝牡丹,看著書稿,一步不挪。
那時,戍邊十年,期滿放歸。去時,施耐庵四十歲,歸時五十歲了。妻子一見,喜出望外,激動的說:“你的話還真靈驗啦!”兩 人抱頭大哭??藓螅拮影褧褰唤o他,指著枯了的牡丹說:“先生,牡丹在,書稿在,人也在。有勁,你就攢吧!”施耐庵高興地說:“花還要開,書還要寫!”于是,整活了花圃,掃去敗葉死枝。說也怪,第二年春上,牡丹發(fā)芽長葉,到五六月竟開出花來,萬紫千紅,盈盈艷艷,悄麗嬌嬈。施耐庵異常高興,一則牡丹色彩這么奇麗,引人入勝,更重要的是她不畏強暴,反抗壓迫,忠于主人的高貴品質,令人傾倒。他激動地說:“花如其主,花如其主!”就揮毫寫了一首詩:
牡丹曾是親手栽,十度春風九不開;
多少繁 華零盡, 一枝猶待主人來!
于是,施耐庵對著艷麗的牡丹花,日夜寫書終于寫出了《水滸》,傳于后世!
?。ɡ璋钷r(nó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