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 “稱山”的傳說 【經(jīng)典民間故事大全】
中國民間故事 由小雪供稿作者:陳大友
在上虞道墟,有一座并不太高的山,叫做“稱山”;稱山北面,有一條并不太寬的江,叫“曹娥江”;江的北面,有一個并不太大的漁村,叫“立海”。其實:這“稱山”原名叫作“金牛山”,這“立海”就是如今隔江相望的瀝海鎮(zhèn),提起這“金牛山”和“立海”,還留傳著一段鮮為人知、美麗動聽的故事哩:
“金牛山”,“牛”頭朝南,“牛”尾朝北,唯獨整個“牛”身凹陷于西,凹名謂之“獅過岙”。岙的正中,矗立著一棵高十多米,須五六人合抱的大樟樹,那樹身:既高大宏偉,廷拔秀麗;又斑駁脫落,老態(tài)龍鐘。在離地面到兩米多高的分叉處,有一個能容納二、三人的大樹洞……凡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都知道:這是一棵拴牛的樁,要是沒有它,“金牛山”這只大金牛啊,恐怕早就入海了。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既沒有什么山,也沒有什么海,由于一年四季風(fēng)調(diào)雨順,在一望無邊的平原上,到處顯現(xiàn)出一派五谷豐登、牛羊成群、鳥語花香的美好景象。多少年來,這里一直是生命的綠洲。而生活在這里的子民們,更由于國泰民安,加上男女老幼人勤手快,歷來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一年年,一代代,年年代代,人們寵受著上蒼的特別庇護,在這里繁延生息,真可比世外桃源,人間天堂!
也不知到了何年何月,哪朝哪代。這里的人漸漸變得懶、饞、占、貪起來,喏大一個洲縣,竟成了盜匪賊窩、淫窯賭殿。但見那男的不思耕作,卻想大酒大肉;女的不思縫織,卻想穿金戴玉。做官的貪得無厭,敲詐勒索;有錢的吃喝嫖賭,花天酒地;貧窮的偷盜擄掠,殺人放火。只可憐:好端端一方土地,一剎時被糟蹋得雞飛狗跳,鬼哭狼嚎,一派烏煙瘴氣,好不凄涼!
當(dāng)方土地,自知治理無方,有負天意。但事已至此,再不敢隱瞞,只得將實情奏知玉帝,于是,天庭震怒,召集諸多仙臣,聚議如何整治這一方土地上的生靈。玉帝下旨:由南海龍王前往,即刻將這里淪為滄海,所有生靈,一律葬身海底,萬世不得超生!
南海龍王奉旨回到龍宮,喝足海水,意欲前往赴命,適逢觀世音菩薩和她的金童玉女,攔住龍頭,要他暫且回去,待三個月后再施法,龍王不敢違抗圣命,可又礙于菩薩的面子,只得哀求菩薩在玉帝面前,為他開脫“抗旨”之罪。娘娘叫龍王放心:這是一件附合天意民心的大好事,日后定有善報。
卻說觀世音菩薩離了龍王,駕起祥云,從南海趕至那座將由平地夷為大海的城堡,一搖身,變成一個白發(fā)富商,(金童玉女變成二個伙計),然后在城外的一個藕池中,隨手摘取一片荷花扔于湖中,那花片立即變成一條大船,船上裝滿了一缸缸黃澄澄,香噴噴的菜油,二個伙計撐著大船,哼著山歌,滿面春風(fēng)地將大船開進了城里。
適逢早市,大街上人頭竄動,叫買叫賣聲陸續(xù)不絕,在街面南首,有一座廟宇,里面端坐的正是觀世音菩薩的佛像,可是這里的人們早已無心拜佛,但見那佛身上全是蜘蛛網(wǎng)和塵埃。廟的左廂房原是供香客歇息用的房子,如今已被一個姓梁的屠夫占用做為肉鋪;廟的右?guī)吭窍憧蛡冇谬S的地方,如今那灶上灶下早已成了鼠蛇藏身出沒之處。那富商來到右面廂房,叫伙計收拾了一下房子,將船上的菜油全都搬進了屋,并在這里安端了下來。
第二天,他在廂房門口掛起了“菜油鋪”的招牌,并注明:“每個銅鈿一份。”起初,這爿鋪子并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后來,是那左廂房賣肉的梁屠夫,在閑著時,拿著一個小茶盅,試著用一個銅鈿去買油,結(jié)果得了滿滿的一小盅;那姓梁的嫌少,又拿了一只小碗,又用一個銅鈿去買油,結(jié)果又得了滿滿的一小碗;那屠夫覺得便宜后,又去家里拿了一只大碗,再用一個銅鈿去買油,結(jié)果還是得了滿滿的一大碗……
消息不徑而走,一下子傳遍了整座城堡,于是,遠近百里,從早到晚,陸陸續(xù)續(xù)都有人到這里來買油.那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用小碗的、大碗的、臉盆的、孟盂的;有去了又來的、 來了又去的。從早到晚,川流不息。在“菜油鋪”門口排起了長蛇似的隊伍。說來也怪,只要你拿出一個銅鈿,不論器皿有多大,那兩個呆伙計,總是將它裝得滿滿的,毫不吝嗇。而那一大船菜油,始終是舀不完的。
再說在離城三里的地方,有一間孤零零的破草房,里面住著一對孤兒寡母,那男的名叫章全德,年僅十六歲,靠要飯來養(yǎng)活他那年逾五十的瞎眼娘。這一天,全德要飯來到城南,見那里一長串排著一支長蛇似的隊伍,一問,方知是在買油,想自己連日來,靠討來的剩菜冷飯給母親吃,實在對不起娘親,今日何不也將討來的銅鈿花一個,買一點回去,再弄一點菜葉片,下鍋炒一碗,也好讓娘油一回!想到這,他拿出一只破碗,用衣服擦拭干凈,就排在了隊伍的最后面。
等啊等,等啊等,一直等到正午,方才輪到他,伙計接過他的銅鈿和破碗,二話沒說,給他滿滿地舀了一碗。
全德手里捧著這碗油,高高興興地回家了,由于碗是破的,油又裝得太滿,走起來很不方便,那三里路,足足花了他二個多時辰。母親聽到全德進門的聲響,問道:
“全德,你為什么回來得這么遲?”
“母親,今天我去城里要飯,見城南首新開了一爿菜油鋪,買的人很多,所以也排隊買了一碗。”全德將碗遞到母親跟前,想讓娘親聞一聞那菜油的芳香。
才知母親哀怨地說:“兒呀,你咋這樣不懂事?咱家里窮得連飯都吃不上,哪有條件吃油腥?要飯來的那些錢,娘可要給你留著娶媳婦用的!”
?。⒛?,你不知道,今天的菜油好便宜吶,我只化了一個銅鈿,就買了滿滿的一大碗哩?。?/p>
全德的母親聽了這話,原本鎖著的雙眉皺得更緊了:“兒啊,一個銅鈿哪能買一大碗油,肯定是人家弄錯了。”
“沒錯,沒錯!人家的器皿比我的還大,只要化一個銅鈿,照樣也盛得滿滿的!”
“兒啊,那么便宜的油,人家肯定是要虧本的,這種便宜咱不能占,你如果是娘的好孩子,就應(yīng)該馬上給我送回去!”
娘的話,對于全德來說,從來都是唯命是從。何況今天的油,便宜得實在也有些蹊蹺,無奈,全德只好將剛剛拿回家的那碗菜油,從新端起后返回原路,須知,這一去一回,一路上顛顛簸簸,加上腹中饑渴,實在夠他受的!等他匆匆趕到菜油鋪時,已是日近西山,但見那兩個呆伙計,已經(jīng)在收拾店鋪,準備打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