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村落之北坎葦 關于地方的記憶
感人故事 由土鳳凰供稿![](/d/file/gushi/grgs/2018/c9a1c68b59a71f41fe37564bdae3bbbb.jpg)
高陽村落之北坎葦
少時聽到北坎葦這座村莊的名字,是因為它有木材市場,且很有名氣,方圓百里之內,罕有沒聽說過的?,F在隨著家鄉(xiāng)建筑風格的改變, 木材已經不再占據建筑主導地位,可能年輕人們也無從想象得出北坎葦當時的木材市場有多么的輝煌,盡管或者會聽老人們講起北坎葦一個村莊的人們都投入到做倒賣木材的生意中去。
北坎葦算得上是一個土地非常多的村莊,過去的田地往北一直蔓延到西良淀村西附近。由于路途遙遠、糧食貶值等歷史原因,這些土地散失的不少。但是能夠保留靠近381省道附近的這一百多畝地,還真的幸事一樁。在改革開放的初期,這一百多畝地給北坎葦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經濟繁榮,最夸張的時候,一天就能卸下十幾車、甚至幾十車木材,達到令人咋舌的地步,這是該村的村民最初用小拉車的轱轆、費力地推著一根木材擺攤的時候,所不能想到的。木材市場現在雖然式落,但是它是北坎葦村歷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所以拿來開篇,我覺得是非常適宜的。
坐落在石莊兒村東南的龐口路口,是一個比較繁華的所在。從十字路口轉而向南,寬敞的馬路,五顏六色的廣告牌,總是帶給我們一些城市快節(jié)奏的感覺。千里堤橫穿馬路,像一條長龍匍匐在地,越過它,便有村莊標志牌映入眼簾,路東,便是北坎葦。
明永樂二年,閆家的始祖閆承從山西搬遷而來,在此地建村,因地勢低洼而多葦稱坎葦。明正德年間,有人在村南建村稱南坎葦,于是改名字為北坎葦。坎指的是低洼的地方,八卦里面也有坎卦,居六,代表水。北坎葦的水,除雨澇多水坑之外,還指的是潴龍河水。在過去,潴龍河自西而來,在北坎葦村北奔白洋淀而去。潴龍河北坎葦地段的渡口,稱劉家溝,和北邊南馮古渡口(今張莊村東)同為潴龍河上的大渡口,是連接東西交通的要道,有民諺曰:好過的九江口,難過的劉家溝。一方面指的是這里水流湍急,一方面這里已經形成水陸碼頭,有各種勢力爭斗、操控,是一個龍蛇混雜的地方。
此外,高陽八景里提到的、坎葦村的坎里斷橋(也稱劉青橋,有詩云:設險限南北,陸梁離肆力??v有賁育能,付焉長太息。波濤怒掀騰,四顧浩無極。不有公孫僑,孰能施惠德。),并不在潴龍河河道上,而是在古高河河道上。我們高陽境內的河流,屬于海河大清水系的南支。此南支所屬河流,均發(fā)源于恒山或者太行山麓。古稱滱水,指的是唐河。古稱漉水,指的就是我縣境內的河流。關于高河的記載,止于高陽縣城的西遷。明洪武三年,高河泛濫,淹沒高陽縣城,致使縣城搬到豐家口,而高河水也因此淤塞,并隨之改道。不過由于關于這些河流的記載少得可憐,而這些河道又經常的變來變去,所以一些歷史書籍也常?;煜?,有的把潴龍河和高河混為一談,有的說高河和潴龍河合而為一,在這里我傾向第三種說法,也就是說,高河,經過改道之后的高河,成為了馬家河。
北坎葦村姓氏比較少,2300左右的人口里,閆姓大概占了村里百分之八十左右。其他姓氏還包括王、李、張、楊、郭、劉、付、程、崔、宋等姓氏。閆姓共有三個分支,其中一支沒有后代傳人,另外兩支南北劃分,其實說起來,都是一家人。
南支閆姓祖墳。另有北支祖墳在村北。
北坎葦的蘆葦,如今已經看不到了。聽老人講,過去他們小的時候,村西還有很多蘆葦,可是現在已經無影無蹤。劉家河渡口在龐口道千里堤路口往西一點的地方,如今也是蕩然無存了。歷史會淹沒很多東西,卻淹沒不了我們的記憶,所以需要我們代代傳承,去還原那些過去的曾經,并且讓歷史多彩豐盈。
北坎葦民間流傳的故事,以閆進士的故事最為廣泛。根據我的考察歸納,閆進士應該就是閆鳳閣。閆鳳閣,光緒二十四年(1898)二甲進士,曾在日本留學,參與翻譯 日本法學著作 :地方法制通覽, 為第一批現代法律引進作出了巨大貢獻。閆鳳閣思想進步,在辛亥革命期間有重大表現,袁世凱就是聽取了閆鳳閣的建議,仿照日本法政學堂,奏請清廷批準在天津創(chuàng)辦"北洋法政學堂"。閆鳳閣還曾經參加著名活動:預備立憲活動,并被推選為直隸省咨議局局長。咨議局是清朝末年立憲運動中,于宣統(tǒng)元年(耶穌歷1909年)9月于各省成立的省級民意機構,咨議局議員選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民意代表選舉,雖然它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并不長,但絕對可以說,它是第一次在官方程序上承認了民意的重要性,是中國政治上的一個偉大的進步。而當時直隸省的咨議局局長,就是閆鳳閣,高陽北坎葦人。當時馬果莊村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大財主宗老西,眼中目空一切,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站在村口往東望天津,哪有阻擋,除了北坎葦還有點霧氣昭昭。說的就是北坎葦有一位曾經做過咨議局局長的閆鳳閣,當時他已經告老還鄉(xiāng)。
閆鳳閣的族人,有一個做小本生意的,有一次去任丘縣的西古賢村做買賣,受了該村大地主崔三爺的欺凌(大致意思是崔三買了一斤糖,卻拿著一桿打幾百斤的秤出來秤,就說生意人給了他小分量,生意人據理力爭,崔三爺命人毆打,生意人只好扔了東西跑回了北坎葦村。)族人去向閆進士哭訴,閆進士不溫不怒,只是好言安撫,并沒有當即去找崔三爺理論。時隔不久,崔三爺哄著馬車路過北坎葦,小馬駒到處亂跑,吃了北坎葦地里的麥苗,閆進士就命人扣留了小馬駒,并且拒不接見前來尋找的崔三爺。一打聽,崔三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前一陣子欺負了自己惹不起的閆進士的族人,趕緊備好禮求饒,閆進士這才還給了崔三爺小馬駒。經過此事之后,崔三爺還是不知悔改,有一次經過劉家河渡口,耀武揚威地呼喊著“崔三爺先過,崔三爺先過,”便命轎夫強行插隊,搶先過河,撞到老人孩子無數,一下子惹惱了在一旁坐著排隊等候過河的閆進士。閆進士一聲令下,渡口的青壯年一起動手,把不可一世的崔三爺揍了個鼻青臉腫。自此之后,崔三爺收斂了許多,再也不那么囂張了。
我?guī)啄昵霸浀竭^北坎葦村,因為該村坑洼不平的道路大皺其眉??墒乾F在的北坎葦村可是變了樣了,新修的公路平坦寬闊,街道兩旁的房子粉刷了涂料,上白下灰,特別的美觀,整潔。老丁字街算是北坎葦的經濟中心(過去的招魂廟,就在丁字街),車輛川流不息,行人絡繹不絕,感覺這個古老的村莊正生生不息,前程美好。
誕生過閆鳳閣如此人物的北坎葦村,文化氣氛也是相當的濃郁,歷代廣有文人。過去村里有了大事小情,總有好事者編亂兒為樂(繞口令,順口溜)。這些亂兒多用俚語,言語詼諧,朗朗上口,稱之為藝術瑰寶都不為過。我們這里只選錄了六六年邢臺地震時,北坎葦流行的一個亂兒:
六六年,三月中。
地震房子亂鼓迎。(鼓迎,高陽土話,搖晃的意思。)
由大隊,派民兵。
輪流值日看動靜。
地一動,忙敲鐘。
人民安全進窩棚。
清晨起,太陽升。
扛著鐵鍬奔正東。
挖臺田,三公正。(臺田,土地整理的一種方式。公,計量單位。)
鼓足干勁一天成。
千萬別把我地遁(遁, 音:tun)
地遁死了不光榮。
北坎葦村是一個紅色革命村,誕生了許多戰(zhàn)斗英雄,也涌現了好多革命烈士。事跡突出的有擔任過安新縣縣長的郭金章,呂正操部騎兵連連長、曾參加過博士莊戰(zhàn)斗、棗林莊戰(zhàn)斗、在北平秘密參加革命工作的老共產黨員閆香浦,八路軍師359旅文書閆里全,解放軍某部77團副連長王老朱等等。高陽縣志上記載北坎葦在抗日戰(zhàn)爭以及解放戰(zhàn)爭的共榮犧牲的革命烈士一共是31名,他們是:
閆銀申 閆利民 閆格英 閆莊 閆五 楊三軍 閆朱 閆福增 閆麻龍 王尺 王相 閆套 閆路
閆里全 王大鵬 閆麻尺 閆洞 閆良 張圈 閆木榮 王老朱 閆麻年 閆槐 王大龍 閆則敬 閆有信 閆眼 閆森嶺 王俊嶺 閆抗 閆銀順
北坎葦村的著名人物有官大奶奶,官大奶奶的事跡見于我寫過的陳家莊村,點擊下面的鏈接可以進入:卷耳 | 高陽村落: 陳家莊
此外還有:
曾為慈禧太后用高分子材料做出仿真模型的閆文斗
閆文斗,1921年出生,黃埔軍校第七分校第十八期步兵科畢業(yè)。西安醫(yī)科大學人造器官專家。曾擔任西安警備旅軍訓教練參謀,93軍后方醫(yī)院醫(yī)生,搶救抗日傷員??箲?zhàn)勝利后,回家自學美術和造型。全國解放后參加革命工作,1951年,考入西安醫(yī)學院,畢業(yè)后留校,擔任直觀教學模型廠的技術領導工作,數十年間,他為西安醫(yī)科大學各科室制作各種模型11類34000多件,部分模型創(chuàng)國內外先進水平。他制作的法醫(yī)模型,逼真的反映出各種兇殺案的現場慘狀,除教學使用外,還被國內外一些單位相繼拍照和錄像,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他研制的常見傳染病模型,中草藥模型,還得到美國醫(yī)學會主席高爾茨等人的高度贊揚,受到國家衛(wèi)生部的好評。他講唐永泰公主的11塊殘損的骨盆朽骨嵌復,復制成完整的骨盆,從而得出永泰公主死于難產而非被武則天賜死的科學結論。他還為中國醫(yī)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人工臟器制造以及臨床應用的研究方面獲得了可喜的成績,完成了涉及人體、眼、耳、鼻、喉、面、口腔、骨骼、關節(jié)等16個???33種人工器官的研制與應用,曾獲得康克清等中央領導人的高度贊揚。
閆峻嶺
閆峻嶺,1919年出生,1938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入伍后,歷任冀中軍區(qū)保安一旅宣傳員、油印股股長,特務團政治處秘書,炮兵連指導員,晉中軍區(qū)17團特務連指導員,遼寧省保安一旅政治部秘書,7縱19師政治部總務科科長,44軍軍法處副處長,廣州軍區(qū)生產建設兵團生產部副政委,廣東省軍區(qū)政治部副主任、顧問等職。參加有五一反掃蕩、遼沈戰(zhàn)役中的錦州、彰武、四平、大孤家子戰(zhàn)斗,平津戰(zhàn)役中的解放天津戰(zhàn)斗,北平外圍的戰(zhàn)斗,以及解放廣東戰(zhàn)區(qū)的戰(zhàn)斗等戰(zhàn)斗。1955年被授予中校軍銜,1960年晉升為上校軍銜,曾榮獲3級獨立自由勛章、3級解放勛章,獨立功勛榮譽章等等。副軍級。
。。。。。。
一座村莊記載了我們所有的記憶,承載了我們所有的鄉(xiāng)愁。北坎葦村如此,別的村莊也是如此。哪怕是一磚一瓦一草一木,落在別人的眼里或許平淡無奇,但是落在我們眼里,可能就會想起從前的一些往事,想起一些或者甜蜜或者憂傷或者幸?;蛘唠y過的那些曾經。因為它們陪伴了你的每一寸成長。你的親情,你的愛情,你的所有塵世間的一切情感,都在這里發(fā)生,孕育,開花結果,你在這里生,在這里長,在這里老去,在這里死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的村莊比你的親人還要親,親人有可能離你而去,而村莊會陪伴你的一生。
無論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了這里是你的故鄉(xiāng),有你的親人,有你的爹娘,有你生命的所有印記。
閆則農先生鄉(xiāng)里掌故如數家珍,聲音不大,但是感染力極強,娓娓道來中,仿佛令我置身于歷史深處。
閆則奇先生歲數不大,涉獵卻甚廣,謙遜的性格,則讓我有了如沐春風的感覺。
閆四輩先生古道熱腸,性格寬厚,談吐之間,不卑不亢,極見風度。
三位先生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次感謝。
作者:卷耳
公眾號: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