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胯下受辱的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 由土鳳凰供稿
韓信因為出身卑微并不被人所看好,甚至還胯下受辱過,但是最終卻成為了名將、西漢的開國功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韓信胯下受辱的故事??纯错n信最后是如何成為名將的。
韓信胯下受辱
韓信是淮陰人,他出身貧寒,沒有機會當(dāng)官,更不會種地、做買賣,只好寄居他人門下過日子。他曾經(jīng)幾次投在一個亭長的門下,以期得到吃住的地方??墒牵らL的妻子很瞧不起他,不想讓他留在家里,就在一天早飯做好之后,偷偷地在臥室里吃掉了,等韓信去吃飯的時候,杯盤之中已是空空如也了。
于是,韓信只好離開了那里。
有一個老婦人同情韓信的遭遇,一連幾十天送飯菜給他吃,韓信非常感激,就對她說:“老人家,等將來我有出息的那天,一定好好兒地報答您。”
可老婦人說:“你一個堂堂的男子漢,自己都不能養(yǎng)活自己,實在是可憐啊!我給你飯吃,根本沒想過讓你回報。”
老婦人的話讓韓信很受震動。
淮陰有一個屠戶,平時就很看不起韓信,他常和別人說,有機會一定要好好兒地侮辱一下韓信這小子。有一天,韓信正在集市上閑逛,那個屠戶攔住了他的去路,對他說:“你身材高大,腰里還佩帶著寶劍,表面看挺勇武的,實際上是一個懦弱的膽小鬼!怎么樣,你要是真的英雄,就一劍刺死我,如果不是,就從我的褲襠下爬過去!”
旁邊的人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
韓信看了他半天,什么也沒說,而是俯下身來,趴在地上,從屠戶的胯下鉆了過去。
這一下,街上的人更嫌棄他了。
項梁起兵之后,路過淮陰,韓信便去投奔他,在楚營里當(dāng)了一個小兵。項梁死后,他又跟隨了項羽,項羽見他有些本事,就讓他當(dāng)了一個級別很低的小軍官。韓信曾多次向項羽獻計,可是項羽都沒有采用,這讓韓信十分失望。他看自己在項羽軍中無用武之地,就在劉邦到南鄭的時候,前去投奔他。
韓信到了南鄭,依然沒有什么聲名,后來,他擔(dān)任了接待賓客的小官,觸犯了刑律,與另外十幾個人一起被處死。輪到韓信走上刑臺的時候,恰好劉邦手下的大將夏侯嬰從此經(jīng)過,韓信就大聲呼喊:“漢王難道不想打天下了嗎?為什么要殺壯士?”
夏侯嬰見他出言非凡,相貌威武,便把他放了,還向劉邦推薦他。
劉邦并未覺得他有什么過人之處,便給了韓信一個管糧草的小官職。
后來,丞相蕭何見到了韓信,并與他多次交談,認為韓信絕非一般人物,胸中很有韜略,是個難得的將才,于是他也三番五次地向劉邦推薦韓信,但劉邦總是不聽。
劉邦之所以來南鄭,是為了養(yǎng)精蓄銳,準備與項羽一決高下??墒?,他手下的將士多半思念家鄉(xiāng),幾乎每天都有人開小差逃跑,這讓劉邦十分著急。
有一天,忽然有人來報告,說:“不好了,丞相蕭何逃跑了。”
劉邦一聽,捶胸頓足,十分難過。
過了三天,蕭何又回來了,劉邦又是歡喜又是生氣,他責(zé)問蕭何:“你怎么也逃跑了?”
蕭何說:“我怎么會逃跑呢?我是去追逃跑的人了!”
劉邦吃驚地問:“誰呀?”
蕭何說:“韓信。”
劉邦一聽,臉上露出不屑的神情,說:“逃走的將士多了,沒聽說你去追過誰,為什么單單去追韓信呢?”
蕭何說:“別的將士容易得,像韓信這樣的人才天下無雙。大王如果想在漢中就這樣待下去,可以不用韓信;要是還想打江山,奪天下,就非用他不可。”
劉邦說:“好吧,看在丞相的面子上,讓他做個將軍。”
蕭何搖搖頭說:“叫他做將軍,他遲早還會走的。”
劉邦說:“那就拜他為大將吧!”
蕭何高興地說:“大王英明!”
劉邦讓蕭何去找韓信,想馬上拜他為大將,可蕭何嚴肅地勸他,拜大將不是兒戲,不能如此草率,一定要選擇一個良辰吉日,舉行隆重的拜將儀式,這樣,才顯出對人才的尊重。
劉邦說:“好!就依丞相所言。”
劉邦要拜大將的消息在漢營傳開了,好幾個跟隨劉邦多年的將軍都很興奮,他們以為出頭的日子到了,自己就要成為大將了??墒牵搅税荽髮⒌娜兆?,他們都愣住了,原來漢王要拜的大將竟是他們平日里看不上眼的韓信!
劉邦舉行完拜將儀式后,問韓信:“丞相多次推薦將軍,將軍一定有好計策可以助我破敵吧?”
韓信謝過劉邦,隨后滔滔不絕地向他分析了他與項羽雙方的優(yōu)劣條件,以及劉邦戰(zhàn)勝項羽的計策與步驟。他說:“只要大王發(fā)布檄文,起兵東進,關(guān)中之地乃至天下就都是您的了!”
劉邦聽完,拍案叫好,后悔自己沒有早一點發(fā)現(xiàn)這個人才。
劉邦在韓信等人的幫助下,終于完成了再次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
歷代評價
劉邦: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馕,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蕭何: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英布: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
司馬遷:①吾如淮陰,淮陰人為余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余視其母冢,良然。假令韓信學(xué)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于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務(wù)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②楚人迫我京索,而信拔魏趙,定燕齊,使?jié)h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滅項籍。
馮衍:昔者韓信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威執(zhí)項羽,名出高帝,不知天時,就烹于漢。
曹操: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yè),聲著千載。
劉邵:膽力絕眾,才略過人,是謂驍雄,白起、韓信是也。
韓信胯下受辱
韓信是淮陰人,他出身貧寒,沒有機會當(dāng)官,更不會種地、做買賣,只好寄居他人門下過日子。他曾經(jīng)幾次投在一個亭長的門下,以期得到吃住的地方??墒牵らL的妻子很瞧不起他,不想讓他留在家里,就在一天早飯做好之后,偷偷地在臥室里吃掉了,等韓信去吃飯的時候,杯盤之中已是空空如也了。
于是,韓信只好離開了那里。
有一個老婦人同情韓信的遭遇,一連幾十天送飯菜給他吃,韓信非常感激,就對她說:“老人家,等將來我有出息的那天,一定好好兒地報答您。”
可老婦人說:“你一個堂堂的男子漢,自己都不能養(yǎng)活自己,實在是可憐啊!我給你飯吃,根本沒想過讓你回報。”
老婦人的話讓韓信很受震動。
淮陰有一個屠戶,平時就很看不起韓信,他常和別人說,有機會一定要好好兒地侮辱一下韓信這小子。有一天,韓信正在集市上閑逛,那個屠戶攔住了他的去路,對他說:“你身材高大,腰里還佩帶著寶劍,表面看挺勇武的,實際上是一個懦弱的膽小鬼!怎么樣,你要是真的英雄,就一劍刺死我,如果不是,就從我的褲襠下爬過去!”
旁邊的人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
韓信看了他半天,什么也沒說,而是俯下身來,趴在地上,從屠戶的胯下鉆了過去。
這一下,街上的人更嫌棄他了。
項梁起兵之后,路過淮陰,韓信便去投奔他,在楚營里當(dāng)了一個小兵。項梁死后,他又跟隨了項羽,項羽見他有些本事,就讓他當(dāng)了一個級別很低的小軍官。韓信曾多次向項羽獻計,可是項羽都沒有采用,這讓韓信十分失望。他看自己在項羽軍中無用武之地,就在劉邦到南鄭的時候,前去投奔他。
韓信到了南鄭,依然沒有什么聲名,后來,他擔(dān)任了接待賓客的小官,觸犯了刑律,與另外十幾個人一起被處死。輪到韓信走上刑臺的時候,恰好劉邦手下的大將夏侯嬰從此經(jīng)過,韓信就大聲呼喊:“漢王難道不想打天下了嗎?為什么要殺壯士?”
夏侯嬰見他出言非凡,相貌威武,便把他放了,還向劉邦推薦他。
劉邦并未覺得他有什么過人之處,便給了韓信一個管糧草的小官職。
后來,丞相蕭何見到了韓信,并與他多次交談,認為韓信絕非一般人物,胸中很有韜略,是個難得的將才,于是他也三番五次地向劉邦推薦韓信,但劉邦總是不聽。
劉邦之所以來南鄭,是為了養(yǎng)精蓄銳,準備與項羽一決高下??墒?,他手下的將士多半思念家鄉(xiāng),幾乎每天都有人開小差逃跑,這讓劉邦十分著急。
有一天,忽然有人來報告,說:“不好了,丞相蕭何逃跑了。”
劉邦一聽,捶胸頓足,十分難過。
過了三天,蕭何又回來了,劉邦又是歡喜又是生氣,他責(zé)問蕭何:“你怎么也逃跑了?”
蕭何說:“我怎么會逃跑呢?我是去追逃跑的人了!”
劉邦吃驚地問:“誰呀?”
蕭何說:“韓信。”
劉邦一聽,臉上露出不屑的神情,說:“逃走的將士多了,沒聽說你去追過誰,為什么單單去追韓信呢?”
蕭何說:“別的將士容易得,像韓信這樣的人才天下無雙。大王如果想在漢中就這樣待下去,可以不用韓信;要是還想打江山,奪天下,就非用他不可。”
劉邦說:“好吧,看在丞相的面子上,讓他做個將軍。”
蕭何搖搖頭說:“叫他做將軍,他遲早還會走的。”
劉邦說:“那就拜他為大將吧!”
蕭何高興地說:“大王英明!”
劉邦讓蕭何去找韓信,想馬上拜他為大將,可蕭何嚴肅地勸他,拜大將不是兒戲,不能如此草率,一定要選擇一個良辰吉日,舉行隆重的拜將儀式,這樣,才顯出對人才的尊重。
劉邦說:“好!就依丞相所言。”
劉邦要拜大將的消息在漢營傳開了,好幾個跟隨劉邦多年的將軍都很興奮,他們以為出頭的日子到了,自己就要成為大將了??墒牵搅税荽髮⒌娜兆?,他們都愣住了,原來漢王要拜的大將竟是他們平日里看不上眼的韓信!
劉邦舉行完拜將儀式后,問韓信:“丞相多次推薦將軍,將軍一定有好計策可以助我破敵吧?”
韓信謝過劉邦,隨后滔滔不絕地向他分析了他與項羽雙方的優(yōu)劣條件,以及劉邦戰(zhàn)勝項羽的計策與步驟。他說:“只要大王發(fā)布檄文,起兵東進,關(guān)中之地乃至天下就都是您的了!”
劉邦聽完,拍案叫好,后悔自己沒有早一點發(fā)現(xiàn)這個人才。
劉邦在韓信等人的幫助下,終于完成了再次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
歷代評價
劉邦: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馕,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蕭何: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英布: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
司馬遷:①吾如淮陰,淮陰人為余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余視其母冢,良然。假令韓信學(xué)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于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務(wù)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②楚人迫我京索,而信拔魏趙,定燕齊,使?jié)h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滅項籍。
馮衍:昔者韓信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威執(zhí)項羽,名出高帝,不知天時,就烹于漢。
曹操: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yè),聲著千載。
劉邵:膽力絕眾,才略過人,是謂驍雄,白起、韓信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