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蛇尾【十二生肖成語】解釋|出處|相近詞|成語故事 【蛇的成語】
十二生肖成語 由小雪供稿虎頭蛇尾(hǔ tóu shé wěi)出自元·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二折:“則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轉(zhuǎn)背言詞說是非,這廝敢狗行狼心,虎頭蛇尾。” 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到后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
釋義頭大如虎,尾細如蛇。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到后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做事不始終如一。
典故元·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二折:“則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轉(zhuǎn)背言詞說是非,這廝敢狗行狼心,虎頭蛇尾。”
用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賓語、補語;比喻做事有始無終
示例小奇也許會寫得好,就是她有一個毛病,“~”。(冰心《陶奇的星期日記》)
英文The mountain has brought forth a mouse.
歇后語程咬金的三斧頭;大蟲頭長蟲尾
故事清朝時期,官場十分腐敗,只要有錢就可以捐官。京城的都老爺給皇上上奏折要求整頓吏治。湖南巡撫接到皇上的指令,立即組織手下的文武百官進行考試,并聲言對請人代考的人斬立決,當(dāng)場抓了他二少爺?shù)臉屖?,此事就只好虎頭蛇尾了。
相關(guān)詞語虎背熊腰 hǔ bèi xióng yāo 形容人身體魁梧健壯。 元·無名氏《飛刀對箭》:“這廝倒是一條好漢,狗背驢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一個面如重棗,一個臉?biāo)泣S金,都是~,相貌非凡。(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五回)
虎不食兒 hǔ bù shí ér 老虎兇猛殘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愛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明·楊珽《龍膏記·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陽,一時未歸,待異日我自慢慢勸他,虎毒不食兒,孩兒切莫短見。”
虎斗龍爭 hǔ dòu lóng zhēng 形容斗爭或競賽很激烈。 漢·班固《答賓戲》:“分裂諸夏,龍戰(zhàn)虎爭。” 桂林杏苑,空成魂夢之游;~,又見戰(zhàn)征之事。(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
龍盤虎踞 lóng pán hǔ jù 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晉·吳勃《吳錄》:“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宋·辛棄疾《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詞)
虎口拔牙 hǔ kǒu bá yá 比喻做十分危險的事情。 金·馬鈺《玩丹砂·贈閻先生》:“猛虎口中敲玉齒,驪龍頷下奪神珠。”
虎口余生 hǔ kǒu yú shēng 老虎嘴里幸存下來的生命。比喻逃脫極危險的境地僥幸活下來。 《莊子·盜跖》:“孔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頭,編虎須,幾不免虎口哉。”元·無名氏《朱砂擔(dān)》第一折:“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騰騰再不消停。” 況我本是~,諸事久已看破。(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七回)
虎狼之勢 hǔ láng zhī shì 形容極兇猛的聲勢。 《淮南子·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勢而吞諸侯。”
虎入羊群 hǔ rù yáng qún 老虎跑進羊群。比喻強大者沖入柔弱者中間任意砍殺。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孔融望見太史慈與關(guān)、張趕殺賊眾,如虎入羊群,縱橫莫當(dāng)。”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hǔ shēng sān zì,bì yǒu yī biāo 比喻眾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個超群出眾的人。 《癸辛雜識》:“諺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虎視眈眈 hǔ shì dān dān 象老虎那樣兇狠地盯著。形容心懷不善,伺機攫取。 《易·頤》:“虎視眈眈,其欲逐逐。” 你看這里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姐姐兩個,他們尚~,背地里言三語四的,何況于我?(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回)
虎體熊腰 hǔ tǐ xióng yāo 形容身材魁梧,體格健壯。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為首一將,生得廣額闊面,虎體熊腰;吳郡富春人也,姓孫,名堅,字文臺,乃孫武子之后。”
虎頭虎腦 hǔ tóu hǔ nǎo 形容壯健憨厚的樣子(多指兒童)。 這個小男孩長得~,非??蓯?。
虎頭燕頷 hǔ tóu yàn hàn 舊時形容王侯的貴相或武將相貌的威武。 《后漢書·班超傳》:“燕頷虎頸,飛而食肉。” 從古人才難得,我看你~,封侯萬里,況又生得這等的望族。(《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
虎尾春冰 hǔ wěi chūn bīng 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虎落平川hǔ luò píng chuān 平川:地勢平坦的地方。老虎離開自己稱王稱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權(quán)有勢或有實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權(quán)勢或優(yōu)勢。 ~被犬欺。(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回》)
虎珀拾芥 hǔ pò shí jiè 琥珀摩擦后生電,能吸引細小的東西。比喻互相感應(yīng)。 漢·王充《論衡·亂龍》:“頓牟拾芥,磁石引針。”
虎臥龍?zhí)?hǔ wò lóng tiào 形容字勢雄渾超逸。 南朝梁·袁昂《評書》:“王右軍書,字勢雄強,如龍?zhí)扉T,虎臥鳳閣,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xùn)。”
虎嘯風(fēng)生 hǔ xiào fēng shēng 嘯:長鳴。猛虎長鳴,則大風(fēng)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順應(yīng)時代潮流而出現(xiàn),并且對社會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亦指豪杰奮起,大展宏圖。 《北史·張定和傳論》:“虎嘯生風(fēng),龍騰云起,英賢奮發(fā),亦各因時。”
虎穴龍?zhí)?hǔ xuè lóng tán 龍潛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惡的地方。 元·無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開了天關(guān)地戶,跳出這龍?zhí)痘⒖摺?rdquo; 感謝坐位豪杰不避兇險,來~,力救殘生。(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