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得咎 出處|釋義|示例|同韻詞|近義詞|成語故事 【四字成語】
四字成語 由小雪供稿【拼音】dòng zhé dé jiù
【出處】跋前躓后,動輒得咎。 唐·韓愈《進學解》
【解釋】輒:即;咎:過失,罪責。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做事往往獲罪
【結(jié)構(gòu)】偏正式
【近義詞】跋前躓后
【反義詞】八面圓通
【同韻詞】千巖競秀、遮前掩后、行如禽獸、管弦繁奏、恨五罵六、乖僻邪謬、后進之秀、扶老挈幼、鋪錦列繡、零敲碎受、......
【英語】befrequentlytakentotask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韓愈學識淵博,被任命監(jiān)察御史,因反對宦官利用宮市敲詐百姓,觸怒了唐德宗被貶,后在唐憲宗時調(diào)回京城任吏部員外郎,他又因華州刺史之事被貶為國子監(jiān)博士,他作《進學解》感慨自己:跋前躓后,動輒得咎。
【成語示例】小廝因動輒得咎,只得說道:“請問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隨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樣才好呢?”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八回
【成語造句】
◎ 而兇悍阿婆,奸刁的小姑,處處都有啼笑皆非,動輒得咎的痛苦。
詞類符號:名詞; 時間名詞; 方位名詞; 處所名詞;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機構(gòu)名; 其他專有名詞; 動詞;聯(lián)系動詞;能愿動詞;趨向動詞;形容詞;區(qū)別詞; 數(shù)詞;量詞; 副詞; 代詞;介詞; 連詞; 助詞;嘆詞; 擬聲詞;習用語;縮略語;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語素字; 非語素字;
上一篇:必爭之地 出處|解釋|示例|押韻詞|成語故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