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歧路 典故|釋義|用法|近義詞|成語故事 【四字成語】
四字成語 由小雪供稿【注音】pái huái qí lù
【出處】動息無兼遂,歧路多徘徊?! ∧铣?middot;齊·謝眺《觀朝雨》
【解釋】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比喻猶豫;歧路:岔路。在岔道上走來走去。比喻猶豫觀望,主意不定。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猶豫不決
【結(jié)構(gòu)】動賓式
【近義詞】徘徊不定
【同韻詞】臧否人物、我行我素、乘隙而入、一決勝負、安身之處、黃卷幼婦、毛發(fā)森豎、一新耳目、瓊林玉樹、尺布斗粟。
【年代】古代
【德語】unschlüssigamScheidewegstehen
【日語】岐路(きろ)に立(た)つ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武則天控制政權(quán)后,改國號周,自己當女皇。大將徐敬業(yè)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他為擴大影響,號召天下人們起來推翻武則天,請當時文學家駱賓王寫《為徐敬業(yè)討武瞾檄》:“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后至之誅。”
【成語示例】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后至之誅?! √?middot;駱賓王《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
上一篇:土木形骸 典故|釋義|用法|近義詞|成語故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