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禮儀知識大全最新 歷史知識
歷史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fēng)傳承至今,因此中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人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yǎng)和文明禮貌,具有了悠久的傳統(tǒng)美德。下面是9252兒童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古代禮儀知識大全,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xué)習(xí)!
【家祭】
古人在家廟內(nèi)祭祀祖先或家族守護神的禮儀。唐代即有專人制訂家祭禮儀,相沿施行。宋代陸游《示兒》詩中有這么兩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朝儀】
古代帝王臨朝的典禮。按規(guī)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東為上,孤面向東以北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為上,王族在路門右側(cè),面向南以東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屬官在路門左側(cè),面向南以西為上。朝儀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禮,禮畢退朝。后世也稱人臣朝君之禮儀為“朝儀”。
【朝聘】
古代賓禮之一。為諸侯定期朝見天子的禮制。諸侯朝見天子有三種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見天子稱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見天子為“大聘”;每隔五年親自朝見天子為“朝”。
【朝覲】
古代賓禮之一。為周代諸侯朝見天子的禮制。諸侯朝見天子,“春見曰朝,秋見曰覲”,此為定期朝見。春秋兩季朝見天子,合稱為朝覲。
【揖讓】
一指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jié)。揖讓之禮按尊卑分為三種,稱為三揖:一為土揖,專用于沒有婚姻關(guān)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二為時揖,專用于有婚姻關(guān)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平而致于前;三為天揖,專用于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一指禪讓,即讓位于比自己更賢能的人。
【長揖】
這是古時不分尊卑的相見禮。拱手高舉,自上而下。
【拱】
古代的一種相見禮,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墩撜Z·微子》中有這樣的記載:“子路拱而立。”
【頓首】
古時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行禮時,頭碰地即起。因其頭接觸地面時間短暫,故稱頓首。通常用于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如官僚間的拜迎、拜送,民間的拜賀、拜望、拜別等。也常用于書信中的起頭或末尾,如丘遲《與陳伯之書》:“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丘遲頓首。
【稽首】
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頭也緩緩至于地。頭至地須停留一段時間,手在膝前,頭在手后。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禮,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后來,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婦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廟,拜師,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禮。
【九拜】
我國古代特有的向?qū)Ψ奖硎境绺呔匆獾墓虬荻Y。《周禮》謂“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動,五日吉拜,六日兇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肅拜。”這是不同等級、不同身份的社會成員,在不同場合所使用的規(guī)定禮儀。
【跪】
兩膝著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腳跟,以示莊重。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于是相如前進瓿,因跪請秦王。”
【坐】
古代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貼于腳跟。為了表示對人尊重,坐法頗有講究:“虛坐盡后,食坐盡前。”“盡后”是盡量讓身體坐后一點,以表謙恭;“盡前”是盡量把身體往前挪,以免飲食污染坐席而對人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