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簡介 歷史故事
歷史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nóng)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首領。左宗棠少年時屢試不第,后轉而留年就讀于長沙岳麓書院。意農(nóng)事,遍讀群書,鉆研輿地、兵法。后來竟因此成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經(jīng)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平叛陜甘同治回變和收復新疆維護中國統(tǒng)一等重要歷史事件。
早年經(jīng)歷
左宗棠生性穎悟,少負大志。5歲時,他隨父到省城長沙讀書。1827年(道光七年)應長沙府試,取中第二名。他不僅攻讀儒家經(jīng)典,更多地則是經(jīng)世致用之學,對那些涉及中國歷史、地理、軍事、經(jīng)濟、水利等內(nèi)容的名著視為至寶,對他后來帶兵打仗、施政理財起了很大的作用。1830年,左宗棠進入長沙城南書院讀書,次年又入湖南巡撫吳榮光在長沙設立的湘水校經(jīng)堂。他學習刻苦,成績優(yōu)異,在這年的考試中,7次名列第一。1832年,他參加在省城長沙舉行的鄉(xiāng)試,因“搜遺”中第,但此后的6年中,3次赴京會試,均不及第。
結交林則徐
左宗棠布衣時,林則徐就聞其名。1849年,林則徐途經(jīng)湖南,遍尋不得,后終于在湖上得見。左宗棠也早慕林則徐大名,急于相見,不料慌忙之間落入水中。左宗棠爬上林則徐的船后,要行拜謁之禮,林則徐忙阻攔道:“落湯雞了,還做什么禮節(jié)?快去更衣!”兩人相談達旦。林則徐嘆道:“他日竟吾志者,其唯君乎!”臨別,林則徐即于舟中手書一聯(lián)贈左宗棠:“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左極感之,晚年猶懸此聯(lián)于齋壁。
聲名鵲起
1852年(咸豐二年),當太平天國大軍圍攻長沙,省城危急之際,左宗棠在郭嵩燾等人的勸勉下,應湖南巡撫張亮基之聘出山,投入到了保衛(wèi)大清江山的陣營。左宗棠在炮火連天的日子里縋城而入,張亮基大喜過望,將全部軍事悉數(shù)托付給左宗棠。左宗棠“晝夜調(diào)軍食,治文書”、“區(qū)畫守具”,各種建議都被采納,并立即付諸實施,終于使太平軍圍攻長沙三個月不下,撤圍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從此開始。
左宗棠收復新疆
中法戰(zhàn)爭
1884年(光緒十年)6月,左宗棠入京任軍機大臣。時值中法戰(zhàn)爭,法軍孤拔于8月在馬尾海戰(zhàn)全殲駐扎福建馬尾的南洋水師,戰(zhàn)局對中國不利。9月,左宗棠奉旨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閩海軍務,挽救戰(zhàn)局。11月,左宗棠抵達福州,積極布防,并組成“恪靖援臺軍”東渡臺灣。
1885年(光緒十一年)正月,黑旗軍和恪靖定邊軍先在鎮(zhèn)南關得勝,奪取了諒山。此事導致法國茹費里內(nèi)閣垮臺。法國引為奇恥大辱向越南法軍撥款五千萬法郎表明絲毫也沒有就此屈服的打算。中國方面精疲力盡,劉永福部“所存不過五百人,多方募集不過千人,攻守兩難,進退失據(jù)”同時在赫德的周旋下中法一直在進行密談,而朝鮮的甲申政變使得中國更欲快速從越南抽身。于是中法新約簽訂。中法新約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確認了1884年時的李福暫定條約,其中否定了中國對越南的宗主權,改由法國全權管理越南。
左宗棠之死
左宗棠對李鴻章簽訂條約完全不能理解,對當時主和的李鴻章作出以下批評:“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
李鴻章惱怒之余,決定拿左宗棠的下屬開刀,指使親信潘鼎新、劉銘傳等陷害攻擊“恪靖定邊軍”首領王德榜、并誣告臺灣道劉璈,彈劾誣告劉璈十八款,使他們失去兵權并喪命。
左宗棠上書朝廷為屬下鳴冤叫屈,但因為一個月后就于7月27日(陽歷9月5日)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三歲,朝廷追贈太傅,謚號文襄。祀京師昭忠祠、賢良祠,并建專祠於湖南及立功諸省。
趣事
自比諸葛
左宗棠年輕時自詡為諸葛亮,常以“今亮”、“小亮”等自稱,后聽聞林壽圖以諸葛亮之“諸”(諧音“豬”)來諷刺他,之后便不再以孔明自喻了。左宗棠自知有“氣質(zhì)粗駁”的缺點,便以“寡言,養(yǎng)靜二條實下功夫,強勉用力”。
前后對聯(lián)
二十三歲結婚時,左宗棠就在新房自寫對聯(lián):“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氣壯山河的宣言,是對自己的勉勵,也是他一生的寫照。三十年后的同治五年三月,左宗棠在福州寓所為兒女寫家訓時,也是寫的這副聯(lián)語。
1838年,左宗棠取道江蘇南京,謁見赫赫有名的老鄉(xiāng)陶澍,陶澍是連任了十多年的兩江總督,是當時經(jīng)世致用之用的代表之物。陶澍對左宗棠的到來,顯得格外熱誠。他們有過一段緣分。
1937年的春天,陶澍回鄉(xiāng)省親。途經(jīng)醴陵,縣公館的一副對聯(lián)讓他怦然心動: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這副對聯(lián),表達了故鄉(xiāng)人對陶澍的敬仰和歡迎之情,又道出了陶澍一生最為得意的一段經(jīng)歷。走進公館,迎面是一幅山水畫,上有兩句小詩:一縣好山為公立,兩度綠水俟君清。
意思是醴陵縣那傲然屹立的山峰,皆是仰載陶公一腔凜然正氣而生。小小醴陵,居然有我的知己!這位60多歲的封疆大吏,當即提出要見見這詩文作者。
弈棋
左宗棠圍棋棋藝高超,少有敵手,有次他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一個老人擺棋陣,并且在招牌上寫著:“天下第一棋手”。
左宗棠覺得老人太過狂妄,立刻前去挑戰(zhàn),沒想到老人不堪一擊,連連敗北,左宗棠洋洋得意,命人將那塊招牌拆掉,不要再丟人現(xiàn)眼了。
當左宗棠從新疆平亂回來,見老人居然還懸掛著牌子,他很不高興地又跑去和老人下棋,但是這次竟然三戰(zhàn)三敗,被打得落花流水,第二天再去,仍然慘遭敗北,他很驚訝老人為什么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棋藝能進步如此地快速?
老人笑著回答:“你雖然微服出巡,但我一看就知道你是左公,而且即將出征,所以讓你贏,好使你有信心立大功,如今已凱旋歸來,我就不必客氣了。”左宗棠聽后,才知自己魯莽,而心服口服。
左宗棠雞
著名菜式左宗棠雞的發(fā)明人,是1970年在臺灣開餐廳的彭長貴,只是假托于左宗棠。某日,時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的蔣經(jīng)國夜到彭長貴開設的彭園餐廳用餐。餐廳原本正要打烊,高檔食材用盡,唯雞腿堪用。彭長貴臨場創(chuàng)作,將炸熟的去骨雞腿肉以辣椒、麻油、醬油、醋、蒜末、姜末拌炒均勻,即成一道新菜色。蔣經(jīng)國甚感美味,遂詢菜名,彭長貴隨機應變,說是清末湘軍名將左宗棠當年愛吃的一道炒雞塊,借用左宗棠之名為這道菜加持。于是此菜就稱“左宗棠雞”,并成為彭園的招牌菜。
評價
《清史稿》:“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則以王道行之。”“宗棠為人多智略,內(nèi)行甚篤,剛峻自天性。”“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過人。廉不言貧,勤不言勞。待將士以誠信相感。善於治民,每克一地,招徠撫綏,眾至如歸。論者謂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則以王道行之,信哉。”
林則徐:“一見傾倒,詫為絕世奇才。”“東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屬!”
胡林翼:“橫覽九州,更無才出其右者。”
曾國藩:“論兵戰(zhàn),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
潘祖蔭:“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裴景福:“左文襄佐駱文忠,僅一幕職而得行其志,似愈于曾文正之為相;奉命出征,發(fā)謀出慮,朝廷亦從不牽制,此老一生際遇,文正不如也。”
楊昌濟:“宋韓、范并稱,清曾、左并稱,然韓、左辦事之人,范、曾辦事兼?zhèn)鹘讨艘病?rdquo;
光緒皇帝:“大學士左宗棠,學問優(yōu)長,經(jīng)濟閎遠,秉性廉正,蒞事忠誠。由舉人、兵部郎中帶兵剿賊,迭著戰(zhàn)功,蒙文宗顯皇帝特達之知,擢升卿寺。同治年間,剿平發(fā)逆及回、捻各匪,懋建勛勞。穆宗毅皇帝深資倚任,畀以疆寄,洊陟兼圻,授為欽差大臣,督辦陜甘軍務。運籌決勝,克奏膚功。簡任綸扉,優(yōu)加異數(shù)。朕御極后,特命督師出關,肅清邊圉,底定回疆,厥功尤偉。竭謀贊畫,悉協(xié)機宜。旋任兩江總督,盡心民事,裨益地方,揚歷中外,恪矢公忠,洵能終始如一。”
《御賜祭文》:“東平浙水,南靖閩都,西極昆侖,北清畿甸。”“書勛則鐘鼎千秋,論治而堂廉一德。”
梁啟超:“五百年以來的第一偉人。”
譚嗣同:“歷觀近代名公……更事既多,識力乃卓。”
左欽敏:“綜古今論之,鄧、馬、李、郭中興帝室,無此戰(zhàn)績;衛(wèi)、霍、韓、范功高邊塞,無此雄威。班定遠生入玉門,尚須陳乞;岳忠武痛飲黃龍,徒成虛名。勛名之盛,秦漢以后,誰與比倫?”
華萊士:“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偉大人物之一,他將中國人的勇武精神展現(xiàn)給俄羅斯,給整個世界。”
王震:“左宗棠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歷史情況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議,毅然率部西征,收復新疆,符合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是愛國主義的表現(xiàn),左公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值得我們后人發(fā)揚的。”“解放初,我進軍新疆的路線,就是當年左公西征走過的路線。在那條路上,我還看到當年種的‘左公柳’。走那條路非常艱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條路就更艱苦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則,祖國西北大好河山很難設想。”“阿古柏是從新疆外部打進來的,其實他是沙俄、英帝的走狗,左公帶兵出關,消滅阿古柏、白彥虎,收復失地,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這是抗御外侮,是值得贊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