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卡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 科技知識
科技知識 由小雪供稿智能卡(Smart Card) :內嵌有微芯片的塑料卡(通常是一張信用卡的大小)的通稱。那么它是怎么發(fā)明的呢?接下來9252兒童網小編為大家介紹智能卡是什么時候出現和被發(fā)明的,一起來看看吧!
智能卡簡介
“智能一卡通”是以IC卡技術為核心,以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為手段,將智能建筑內部的各項設施連接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用戶通過一張IC卡便可完成通常的鑰匙、資金結算、考勤和某些控制操作,如用lC卡開啟房門、IC卡就餐、購物、娛樂、會議、停車、巡更、辦公、收費服務等各項活動。而不必像以往攜帶多把沉重的鑰匙開門,去各個對應部門交費等繁雜的操作。整個系統(tǒng)可根據需要對各部門進行監(jiān)控管理和決策,各局部系統(tǒng)和終端可自動將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歸納,供系統(tǒng)查詢、匯總、統(tǒng)計、管理和決策。通過IC卡可互相溝通,既滿足各個職能管理的獨立性,又保證整體管理的一致性。從不同使用場合可以分為:校園智能一卡通,小區(qū)智能一卡通,辦公大樓智能一卡通,企業(yè)智能一卡通,酒店智能一卡通,智能大廈智能一卡通等。根據卡片類型可以分為:IC卡(使用最為廣泛),ID卡(逐步淘汰中),CPU卡(發(fā)展趨勢)
智能卡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
IC卡是集成電路卡(Integrated CircuitCard)的英文簡稱,在有些國家也稱之為智能卡、智慧卡、微芯片卡等。將一個專用的集成電路芯片鑲嵌于符合ISO7816標準的PVC(或ABS等)塑料基片中,封裝成外形與磁卡類似的卡片形式,即制成一張IC卡。當然也可以封裝成紐扣、鑰匙、飾物等特殊形狀。
IC卡的最初設想是由日本人提出來的。1969年12月,日本的有村國孝(KunitakaArimura)提出一種制造安全可靠的信用卡方法,并于1970年獲得專利,那時叫ID卡(IdentificationCard)。1974年,法國的羅蘭·莫雷諾(RolandMoreno)發(fā)明了帶集成電路芯片的塑料卡片,并取得了專利權,這就是早期的IC卡。1976年法國布爾(Bull)公司研制出世界第一枚IC卡。1984年,法國的PTT(Posts,Telegraphs andTelephones)將IC卡用于電話卡,由于IC卡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隨后,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Organization)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的聯(lián)合技術委員會為之制訂了一系列的國際標準、規(guī)范,極大地推動了IC卡的研究和發(fā)展。
2002年乃至今后5年,是中國IC卡應用向縱深發(fā)展的時期。中國IC卡市場格局必將由無序走向有序,市場競爭必將由有限走向無限,IC卡市場將逐步走向成熟,進入微利時代。在這種形勢下,單純的發(fā)卡量和新產品的數量并不能衡量IC卡產業(yè)與市場的發(fā)展水平,市場發(fā)展的程度最終取決于IC卡的應用水平及其帶來的社會效益。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講,加強行業(yè)規(guī)范,推動IC卡企業(yè)由產品和技術型轉向應用和服務型,將成為中國IC卡市場發(fā)展的重要趨勢。1970年,法國人羅蘭德·莫瑞諾(Roland Moreno)第一次將可進行編程設置的IC(IntegratedCircuit)芯片放于卡片中,使卡片具有更多的功能。當時,他對這項技術的描述是:鑲嵌有可進行自我保護存儲器的卡片。這樣就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張IC卡。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隨著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信息安全技術等的發(fā)展,IC卡種類更加豐富,技術也更趨成熟,已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