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本的寓言故事分享 【伊索寓言故事及寓意】
伊索寓言 由小雪供稿小學課本的寓言故事多數(shù)都是教學生如何做人,下面是9252兒童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課本的寓言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獻鳩放生
古來有句俗話:“行善積德”。這句話是勸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災荒年間,有些殷實人家為救那些饑寒交迫的災民免于餓死,捐米賑災,皆為積德之舉。太平年間,將魚、龜放游到江河水池,將鳥放飛到大自然,叫“放生”,皆為積善之行。后來,有人在大年初一這天,把捉來的鳥雀放生,名之曰“愛生靈”。
春秋時期,晉國建都邯鄲。晉國有一個勢焰熏天的大臣趙簡子,他就喜歡在過年時讓老百姓替他捉斑鳩鳥送到他府中,讓他放生。
大年初一這天,邯鄲地方的老百姓能夠破例地紛紛擁進趙簡子的府第,他們都是來向趙簡子進獻斑鳩,好讓趙簡子放生的。趙簡子非常高興,對他們一個個都發(fā)給很優(yōu)厚的賞賜。初一這天,從早到晚進獻斑鳩的人絡繹不絕。
趙簡子的門客在一旁站了很久,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趙簡子回答說:“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對生靈的愛護,有仁慈之心嘛!”門客接著說:“您對生靈有如此的仁慈之心,這是難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過沒有:如果全國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鳩去放生,從而對斑鳩爭先恐后地你追我捕,其結果被打死打傷的斑鳩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鳩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現(xiàn)在,您獎勵老百姓捕捉這許多的斑鳩送給您,您再放生,那么大人您對斑鳩的仁慈確實還不能抵償您對它們?nèi)藶榈卦斐傻臑牡溋?”
趙簡子聽了門客的一席話,背著雙手在府門里踱來踱去,仔細地思考了一陣子,默默地點了點頭說:“對的。”
這篇寓言揭露了某些人只講形式,不講效果,沽名釣譽,假仁假義的偽善行為。
豬
豬吃飽了之后睡了一覺,醒來隱隱約約聽見雞啼。他慢條斯理的搖搖頭:
“不行,不夠味。叫雖叫了,總嫌脫不了這點子火氣。,,
又云:“吾家那匹驢子,近來似乎愛叫些,此是大忌。驢子本是馱東西的,不是叫的。”
睡了一覺之后,又云:“那只母雞三天下一蛋,而食料吃得那樣多,如何對得起人也?”
又云:“這頭黃牛犁田,一無是處,才犁了兩畝,便要休息一下,全不捫心想想,自已是做什么的。”
那只母雞有點不服氣:
“是呀,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好,就只有他老豬好。”
答云:“某無他長處,唯有生以來,未嘗做錯過一件事,故能問心無愧。”
母雞笑了。“你吃吃睡睡,什么都不做,當然不會做錯過。,,
正色答云:“沒有什么好笑的!天生動物,有一種是專為做事的,有一種是一事不做,專為在旁觀照的。設若個個都去做事,準個來做學問,誰個來指導你們?”
老鼠裝死
蘇軾在一次夜讀中忽然聽到一陣老鼠啃東西的聲音。他估計這聲音是從床下傳出來的,于是用手在床上使勁地拍打了幾下,想借此把老鼠嚇跑。然而這種辦法收效并不大,僅僅安靜了一會,老鼠又不停地啃起東西來了。
夜里老鼠啃東西的聲音既令人心煩,又讓人惱怒,因此,蘇軾吩咐書童去捉老鼠。
書童端著燭臺往床下一照,發(fā)現(xiàn)咕唧咕唧的聲音是從一個被繩子系住了口的嚴實袋子里發(fā)出的,于是高興地說道:“哈哈,老鼠被關在袋子里面了,它還能往哪兒跑呢?”書童小心翼翼地解開系緊袋口的繩子,只讓袋口露出一條狹窄的縫隙,試圖等老鼠剛一露頭就捉住它??墒菚妊降妊剑粌H沒有等到老鼠出來,而且連一點響聲也聽不到了。因此,他感到非常奇怪。為了弄個水落石出,書童打開袋口,端起蠟燭把袋子里面照了個通亮。他發(fā)現(xiàn)袋中一動不動地躺著一只死老鼠。書童驚訝地說道:“這真是怪事!剛才這袋子里分明有一只啃東西的活老鼠,它怎么會突然間死去呢?如果這只老鼠剛才就是一只死老鼠,那么啃東西的聲音難道是鬼發(fā)出來的嗎?”
好奇心驅使書童進一步往下追究。他兩手抓著袋底把袋子往上一提,然后用力抖了幾下,想把袋子抖落一空,看個結果。可是袋子里面除了老鼠沒有旁物。他只聽見老鼠落地“嘭”地一響,還沒來得及去撿那只死鼠,卻看到死鼠突然復活,一溜煙就逃走了。
蘇軾被老鼠的吵鬧折騰了半天,結果老鼠把他的書童弄了一個措手不及就溜掉了,因此心里很不愉快。他恨恨地說道:“想不到一只老鼠有這么狡猾!它無法咬破堅固的袋子逃跑,就用啃咬之聲招人來解開袋口;當你守候在袋口伺機去捉它的時候,它卻裝死蒙騙你放松警惕。一個小動物耍出的狡猾花招居然騙得過人,這實在是一件令人可恨的事情!”
一只老鼠,其體能和智能遠不是人類的對手,但是這不等于說人類與一個弱小的對手相比,沒有自己的短處。書童因為只看到了人類具有思維能力的長處,而忽視了老鼠求生的乖巧和逃生的敏捷,所以被弱小的對手所捉弄。這一故事告訴我們,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不僅是一個人取得節(jié)節(jié)長進的關鍵,而且是排除各種困難、克敵制勝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