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小故事三則 青春勵志
哲理故事 由土鳳凰供稿
三旬食九餐,常有好容顏
明代學者方孝孺幼年時聰穎機敏,《明史》說他每天“讀書盈寸”,人稱其為“小韓子”,認為他是韓愈在世。這位小韓子曾經(jīng)得病臥床不起,偏偏家中又斷了糧。家人把這件事情凄凄惶惶地告訴他,小韓子開懷一笑:“古人三旬才吃了九次飯,這世上難道只有我一個窮人么?”
方孝孺的這種窮開心,或許給了李漁一些靈感,在其《閑情偶寄》中,李漁花了大量篇幅教人怎樣快樂,富貴貧賤,春夏秋冬,睡坐行立,怎樣找樂都是有學問的。其中有一章節(jié)叫做“貧賤行樂之法”,李漁教給窮人們一個開心的法子叫做“退一步法”。書中記載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一個顯貴旅途中住在驛站,盛夏時節(jié)帳子中有很多蚊子,驅(qū)趕不出,于是就想起了家中寬敞的廳堂和冰涼的枕席,姬妾們拿著扇子忙前忙后,根本感覺不到酷夏的煎熬,到如今卻怎落到這種地步?越想心里越煩惱,翻來覆去無法入睡。突然看到一個亭長在臺階下露宿,蚊蟲蜂擁而上,亭長只能在院子里不停地跑動,手舞足蹈,以此驅(qū)蚊。雖然看起來很辛苦,但神情十分快樂。
顯貴好奇地問道:“你所受困,百倍于我,我以之為苦,你卻以之為樂,這是為何?”
亭長笑笑說:“我想起某年夏天自己被人誣陷關(guān)在監(jiān)獄中,獄卒怕我逃跑,每天夜里都要將我的手腳捆綁起來,動彈不得,那時候的蚊子比現(xiàn)在多一倍,我只能任其叮咬;比起今晚能夠奔走不停,四肢自由支配,那何異于仙凡人鬼的差別啊。”
顯貴的煩惱在于,他喜歡比上不足,心里總抱著那種今不如昔,己不如人的念頭,想要快樂真的很難;亭長的智慧在于,他喜歡比下有余,雖然眼前處境艱難,但比起往日已大有改善,因此能心懷感恩,知足常樂。
還有一種窮人,他們快樂的境界是一般人達不到的。
陶淵明在《擬古•其五》里寫了一位隱士,生活也十分落魄,“東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這家伙不但吃不飽肚子,連衣服都穿不周全,十年來始終戴著那一頂破帽子,即使生活如此辛苦,卻“常有好容顏”,面容開朗,心地坦然。他住在青松白云處,朋友來了便撫撫琴,“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好不自在。高人的快樂不在于物質(zhì)多寡,更關(guān)注于內(nèi)心的修煉。這正如孔子贊美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他們究竟樂什么呢?或許是樂道,或許是樂學,或許是樂隱,這些都是精神上的至樂。
現(xiàn)代人的不快樂大約都能跟經(jīng)濟扯上邊。其實想一想,車子再好也只是個代步工具;房子再大,晚上睡覺的時候也只是一張床而已。這張床是擺在高級公寓還是某個潮濕的地下室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床上的人。比起過去十年,你的生活水平是不是改善了許多?【即使現(xiàn)在一無所有,如果你依然年輕著努力著,依然有夢想在路上,你就沒有理由不快樂?!?br />
慧眼識雞
日本愛知縣有一個養(yǎng)雞人,他的養(yǎng)雞場里有兩種雞,肉雞和斗雞。挑選肉雞相對容易,因為雞吃的飼料是天然的,雞只吃谷粒、蟲子,所以肉質(zhì)有保證,如果用來吃肉,只要挑選個頭大的肉雞,絕錯不了。但是,挑選斗雞卻是有技術(shù)含量的。
養(yǎng)雞場里有些斗雞頗有“名號”,這些斗雞大多長得粗壯有力,雞冠鮮紅,羽毛漂亮,脖子長而靈活,目光兇惡,一看就是不好惹的主兒。這些成名成腕的斗雞價格不菲,不要說買,即使租幾天玩玩也很貴。
與這些“狠雞”相對的是個頭小,眼睛無神,蔫了吧唧的蔫雞。這樣的斗雞往往吃食不多,只能等狠雞大快朵頤后吃些殘羹冷炙。它們平時不愛惹事,吃飽了就縮在角落里,即使有狠雞過來找茬也很少迎戰(zhàn),而是一個勁兒地往后縮。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有些蔫雞的標價卻高得離譜,甚至比成名成腕的狠雞還要貴。
養(yǎng)雞人說,這樣的蔫雞別看現(xiàn)在個頭小,其實以后還能長個頭,力量會變大,因為它們生活在弱肉強食的養(yǎng)雞場中,每天忍受狠雞的欺辱與挑釁,所以,隱忍過后,等有一天它變得強大了,好斗心會更強,戰(zhàn)斗力會成倍增加。
狠雞成名過早,經(jīng)常招來其他斗雞的挑戰(zhàn)與圍剿,所以往往過早退出江湖,但【那些后起之秀的蔫雞是從惡劣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其職業(yè)生涯會很長?!?br />
兩把刀的對話
一把刀見另一把刀在石上磨著,便嘲諷道:“你真傻,越磨不是越薄嗎?越薄在世上存在的日子不是越少嗎?你看我從來不愿磨,在世的日子自然比你長得多。”
被稱作傻瓜的刀聽后鄙視地回答道:“你不愿意磨,自然就發(fā)揮不了作用。沒用的東西在世上存在的時間再長也等于零。”
【感悟:人活在世界上,要對社會做出貢獻才能體現(xiàn)其價值。所以對我們每個人來講,要不斷地磨練自己,發(fā)揮自己的光和熱?!?
上一篇:關(guān)于青春勵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