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良儉讓 典故|釋義|押韻詞|相近詞|成語故事 【四字成語】
四字成語 由小雪供稿【注音】wēn liáng jiǎn ràng
【典故】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春秋·魯·孔丘《論語·學(xué)而》
【釋義】溫:溫和;良:善良;儉:節(jié)制;讓:忍讓。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zhǔn)則,泛指態(tài)度謙恭,舉止文雅。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態(tài)度溫和
【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
【相近詞】溫良恭儉讓、溫良恭儉
【押韻詞】大失人望、像模像樣、為人說項(xiàng)、重巖迭嶂、重巒迭嶂、胡謅亂傍、不喪匕鬯、氣高膽壯、哀矜懲創(chuàng)、東馳西撞、......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春秋時(shí)期,子禹問孔子的學(xué)生子貢為什么孔子每到一個國家都能聽到該國的政事。子貢回答他老人家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他用這樣的態(tài)度去對待別人。別人自然會把政事告訴他,這是他與眾不同的品德
【成語示例】張端甫,我見你一貧如洗,教你做門館先生,你則合溫良儉讓?! ∶?middot;無名氏《女姑姑》第四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