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辨菽麥 出處|釋義|押韻詞|相近詞|成語故事 【四字成語】
四字成語 由小雪供稿【注音】bù biàn shū mài
【出處】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 蹲髠?middot;成公十八年》
【解釋】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后形容缺乏實際生產(chǎn)知識。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比喻脫離實際
【結構】動賓式
【相近詞】愚昧無知、目不識丁、五谷不分
【反義詞】博學多才、學富五車
【押韻詞】恢詭譎怪、淹薺燎菜、鴻毛泰岱、刮目相待、楚楚可愛、犀角燭怪、百般無賴、鸞姿鳳態(tài)、鐵板一塊、樂樂不殆、......
【年代】古代
【謎語】麥子當韭菜
【英文】cannottellbeansfromwheat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厲公荒淫無道,經(jīng)常濫殺無辜,群臣經(jīng)常互相傾軋。大臣欒書、中行偃在寵臣匠麗氏家里活捉晉厲公,并在兩年后處死晉厲公。由于晉襄公的大兒子是白癡,連豆子、麥子都分不清,只好立其小兒子周子為晉悼公
【成語示例】世間也盡有不辨菽麥的人。 郭沫若《銀杏》
上一篇:兵不厭詐 典故|釋義|同韻詞|相近詞|成語故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