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弓楚得 典故|釋義|用法|近義詞|成語故事 【四字成語】
四字成語 由小雪供稿楚弓楚得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該是誰的利益,就是誰的,不會讓外人得到,這個成語出自于《孔子世家·好生》,我們從它的字面意思就知道它的用法了,不是很難懂得,現(xiàn)在就讓我們具體看一下解釋吧。
【注音】chǔ gōng chǔ dé
【典故】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漢·劉向《說苑·至公》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孔子世家·好生》
【釋義】楚國人丟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國人。比喻自己的東西雖然丟了,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
【用法】作賓語、分句;比喻利未外溢
【結(jié)構(gòu)】主謂式
【近義詞】得失相當(dāng)、一失一得
【反義詞】楚才晉用
【押韻詞】日麗風(fēng)和、相去幾何、政通人和、焦唇干舌、束之高閣、不拘一格、內(nèi)峻外和、搖唇弄舌、無其奈何、拱手加額。
【年代】古代
【謎語】肥水不流外人田
【英文】onelosesathingwhichpeopleathissidepickup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楚共王經(jīng)常帶著隨從騎馬到山野里去打獵,有一次他騎馬追逐幾頭野獸,眼看要追上了,但發(fā)現(xiàn)弓不知去向,隨從說要沿路回去找。楚共王說:“不必找了,楚國人丟的弓還是會讓楚國人拾到的,不會損失的。”
【成語示例】如今恰恰的不曾動身,這個東西送上門來,楚弓楚得,豈有再容它已來復(fù)去的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
【其它使用】
◎ 自十九年度至二十三年度五個年度中,每年總支出的百分?jǐn)?shù)里,少者百分之二十五(二十三年度),多者百分之三十七(十九年度),除一小部分屬于賠款之支付外,主要的還是對于內(nèi)債本息應(yīng)支的債務(wù)費,楚弓楚得,仍以內(nèi)國金融市場為范圍。
◎ 非第楚弓楚得,無庸懷軒輊之心,實以衛(wèi)國衛(wèi)家,正賴此干城之選。"
【詞類符號】名詞; 時間名詞; 方位名詞; 處所名詞;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機(jī)構(gòu)名; 其他專有名詞; 動詞;聯(lián)系動詞;能愿動詞;趨向動詞;形容詞;區(qū)別詞; 數(shù)詞;量詞; 副詞; 代詞;介詞; 連詞; 助詞;嘆詞; 擬聲詞;習(xí)用語;縮略語;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語素字; 非語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