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不居 出處|解釋|用法|近義詞|同韻詞|成語故事 【四字成語】
四字成語 由小雪供稿【拼音】gōng chéng bù jū
【解釋】居:承當,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于自己。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不居功自傲
【結(jié)構(gòu)】緊縮式
【出處】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老子》第二章
【近義詞】功成弗居
【反義詞】居功自傲
【押韻詞】扭直作曲、避實就虛、一夢華胥、避實擊虛、就實論虛、抱贓叫屈、故作玄虛、虎口拔須、酌盈注虛、唯利是趨。
【英語】notclaimcreditforoneself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老子提出辨證的政治主張,他認為天下人知道美與丑對立,有和無對立相生。圣人治國知道有為和有所不為,采取無為政策;知識有教則有不教,行不言的教育。萬物各有所為,圣人不去掌握,事功告成,圣人功成不居,人們歸功于他。
【成語示例】看他前九首,便是一位努力從王之人,而以功成不居終之?! ∏?middot;無名氏《杜詩言志》卷六
上一篇:改步改玉 出處|解釋|用法|相近詞|同韻詞|成語故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