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櫨樹圖片價格_種植技術與盆景造型方法 苗木百科,落葉喬木
植物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黃櫨性喜光,也耐半陰;耐寒,耐干旱瘠薄和堿性土壤,不耐水濕,宜植于土層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中。 生長快,根系發(fā)達,萌蘗性強。對二氧化硫有較強抗性。秋季當晝夜溫差大于10℃時,葉色變紅。
別名紅葉、紅葉黃櫨、黃道櫨、黃溜子、黃龍頭、黃櫨材、黃櫨柴、黃櫨會等,是中國重要的觀賞紅葉樹種,葉片秋季變紅,鮮艷奪目,著名的北京香山紅葉就是該樹種。其在園林中適宜叢植于草坪、土丘或山坡,亦可混植于其它樹群尤其是常綠樹群中。

黃櫨樹價格:
產(chǎn)品名稱 | 米徑 | 地徑 | 單位 | 價格 |
黃櫨 | 6 | 株 | 220 | |
黃櫨 | 5 | 6 | 株 | 140 |
黃櫨 | 5 | 6 | 株 | 140 |
黃櫨 | 6 | 株 | 220 |

黃櫨樹種植技術:
1、水分管理:
黃櫨樹苗木出土后在苗木生長的前期灌水要足,但在幼苗出土后20天以內嚴格控制灌水,在不致產(chǎn)生旱害的情況下,盡量減少灌水,間隔時間視天氣狀況而定,一般10~15天澆水一次。后期應適當控制澆水,以利蹲苗,便于越冬。在雨水較多的秋季,應注意排水,以防積水,導致根系腐爛。
2、間苗定苗:
黃櫨樹應適當密植,間苗一般分2次進行,第一次間苗在苗木長出2~3片真葉時進行。第二次間苗在葉子相互重疊時進行,留優(yōu)去劣,除去發(fā)育不良的、有病蟲害的、有機械損傷的和過密的,同時使苗間保持一定距離,株距以10厘米為宜。另外可結合一、二次間苗進行補苗,最好在陰天或傍晚進行。
3、除草追肥:
黃櫨樹追肥本著“少量多次、先少后多”的原則,幼苗生長前期以氮肥、磷肥為主,苗木速生期應以氮肥、磷肥、鉀肥混合,苗木硬化期以鉀肥為主,停施氮肥,以促進苗木木質化,提高苗木抗寒越冬能力。
除草要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基本原則,有草就除,灌慎作業(yè),切忌碰傷幼苗,導致苗木死亡。

黃櫨盆景造型方法:
【樁材】黃櫨盆景的樁材來源大多依靠田野采掘,黃櫨在我國華北、西南省份野生資源較多,野生形態(tài)千奇百怪,很容易找到適宜盆景制作的素材,一般選擇根干虬曲、蒼勁矯健的中小型黃櫨進行采掘。
【采樁】田野采樁,大多在冬末春初時候最為適宜,此時黃櫨枝條沒有葉片,便于觀察骨形,整體處于休眠之中,樹液開始萌動,此時采樁,一則可以提高成活率,再則也便于運輸。
【養(yǎng)胚上盆】黃櫨下山樁,普遍采用純沙土地栽養(yǎng)胚,成活兩年后上盆,這樣成活率較高;然而有的盆友受地方限制,只能直接上盆養(yǎng)胚,那么就需要多留心,首先選擇排水便利的盆體,比如瓦盆、紫砂盆,其次土壤基質可用素沙土也可用素沙土混合腐殖土栽培,這就需要經(jīng)驗,土壤的排水決定澆水的頻率,既要保持濕潤又不能過于潮濕。
【日常管理】黃櫨下山樁地栽很好養(yǎng)護,不存在排水問題,若是盆栽,就需要根據(jù)土壤的干濕度澆水,原則是“見干見濕,澆則澆透”,盆體內絕對不能積水,排水一定要便利。另外下山樁可以采取套袋或者包裹保鮮膜方式進行枝干保濕,利于發(fā)芽。發(fā)芽后逐漸揭開保濕措施,緩慢移除,然后可以逐步光照直射,不過下山樁在中午還是要遮蔭的。
【整形修剪】黃櫨萌蘗力強,生長迅速,下山樁第一年成活后放開生長,利于發(fā)根,從第二年起才開始修剪整形,對有用枝條進行蟠扎,剪除無用枝和過密枝。黃櫨造型多變,適宜盆景多種造型,田野古樁一般依據(jù)基本雛形,順勢而為,多制作成自然式盆景造型。
【病蟲害】黃櫨盆景常見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白粉病、霉病等,多由于澆水過濕或者盆景通風不善引起,可用甲基托布津和石硫合劑進行防治;蟲害多為蚜蟲、紅蜘蛛等,危害嫩葉、花蕾和頂芽等,肉眼可見,可用氧化樂果進行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