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興嘆河伯是怎樣的一個形象? 成語故事
歷史知識 由優(yōu)爾供稿望洋興嘆河伯是一個驕傲自大,但是知錯就改,非常樂觀的形象,望洋興嘆是我國的一個成語故事,這個成語出自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莊子》,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看見了眼前存在的偉大事物,才感嘆自己的渺小。
望洋興嘆這個故事講的是,很久以前,在黃河里住著一個河神,他的名字叫做河伯。每到秋天,黃河的河道因為連續(xù)的大雨的原因,變得更加壯闊不已,河伯便覺得天底下的美景也不過如此了。有一次他順著河流向東走去,最后發(fā)現黃河最后匯入了北海。
看到那一望無際的北海,河伯頓時覺得自己以前的眼界太小了。河伯看著面前的茫茫大海頓時心生感慨,便對眼前出現的北海海神說道,如果自己沒有親眼見識到北海的浩瀚無窮,還保持著以前那樣的驕傲自大,一定是會被人嘲笑的。
上一篇:驚弓之鳥是歷史故事嗎?
下一篇:洞見癥結的主人公是誰?